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期

争鸣
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对教育现代化影响的得失应对
郝文武
2020, (3): 2-7.
摘要(633) PDF(36)
摘要:
以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国家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既为学习和教育提供了更好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学校生活、学习和教育带来不少挑战、产生不少问题。推进教育现代化既应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应用,也应高度警觉和坚决消除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带来的危害。绝不能把形成人的教育,变成形成机器人、非人和机器形成人的活动。
德育
由“新冠”疫情看基本道德素养培育的紧迫性
高德胜
2020, (3): 8-15.
摘要(314) PDF(33)
摘要: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人展现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素养与品质,这是我们走出疫情重灾的巨大力量。毋庸讳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从道德素养的角度看,环境素养、人道精神、诚实品德、生活习惯、国际理解素养、慈善素养、专业精神、记忆品质等的提升都有紧迫性。道德素养是核心素养的核心,道德素养的提升才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
社会的缺席与道德个体的培养——重思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
项继发, 柏晋萍
2020, (3): 16-26.
摘要(540) PDF(177)
摘要:
涂尔干将法国社会失范现象的原因归为缺失集体意识。在他看来,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快,个体在社会中获得越来越多自由发展的机会,个体跳出集体意识约束走向自由发展成为可能。解决社会失范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新的道德体系以唤起人们的集体意识,引导个体摆脱极端个人主义,培养具有道德意识的个人。涂尔干将纪律精神、群体依恋感以及自主精神视为普遍意义上个体道德意识的三个重要方面。他坚信学校教育是培养道德个体最有效的途径——教师权威和学校惩罚可以培养儿童对纪律的尊重和服从;学校环境和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群体的依恋,进而上升到对社会的依恋;科学教学可以引导儿童运用理性认识社会和道德,最终将儿童培养成为遵守规范、依恋群体并实现理性自由的道德个体。
教育史
复员与复原:抗战胜利后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与内地高等教育建设
张强
2020, (3): 27-34.
摘要(465) PDF(31)
摘要:
抗日战争导致的大学内迁破坏了国民政府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正常秩序,改变了国民政府时期高等教育分布的既有格局。抗战胜利后的教育复员,一方面致力于高等教育秩序的恢复,另一方面进行了高等教育格局的重塑,由此引发了“复员”与“复原”的争议。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的召开,从教育机关的去留、师资队伍的待遇、教学设备的利用等方面进行讨论,体现了返回故地与扎根内地之间的张力、大学传统与国家需要之间的矛盾。经过一番博弈,旧有格局未能彻底改观,新的萌芽初步得到扶持,进而凸显了以行政力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形态。
民初中央财政危机下国立大学格局变动论析
薛国瑞
2020, (3): 35-42.
摘要(367) PDF(17)
摘要: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央教育财政频频发生危机,国立大学教育经费来源受到严重挑战。北京政府管控国立大学的权力被逐一分解,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及国立大学自身在国立大学发展中的职权比重开始增大。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创办国立大学,如把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国立大学、把原有的高等专门学校重组升格为国立大学、直接筹资新建国立大学等,初步形成了国立大学“中央-地方”格局。国立大学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也从单纯依靠中央财政供给,扩展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社会捐资等渠道共同分担的多元格局。与此同时,全国国立大学也出现了教育质量下降、师范性与学术性冲突,以及大学内部行政职权格局冲突等问题。
书院教育中仪式与学规的制度文化分析
尹建锋, 陈晴晴
2020, (3): 43-50,72.
摘要(330) PDF(25)
摘要:
“尊圣”与“治学”成为古代书院教育文化传承的两大脉络,两者分别主要体现在书院的仪式与学规中,互相渗透。对书院仪式和学规进行制度文化分析:仪式中的祭祀与开讲表达了“尊圣”的教育信仰,崇拜祖先与师友讲习表达了特定的教育理念,确立了教育制度的基石;书院学规规范了“治学”的教育行为,包括制度规范、学术权威与自主办学三个方面。通过分析发现,书院教育文化蕴含着信仰自主、学术自由、人格平等和办学自主等现代教育价值观。由此获得现代启示:批判吸收古代书院教育文化,培育现代大学教育信仰;借鉴古代书院教育的制度逻辑,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融入古代书院优秀精神文化,熏陶现代大学师生的文化气质。
教育政策与法律
新中国成立70年大学教师绩效文化的变迁——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余斌, 张澜
2020, (3): 51-58.
摘要(298) PDF(21)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学教师的绩效文化变迁历经四个不同的阶段:初步探索期、制度规范期、改革深化期和内涵提升期,遵循着从平均主义到多劳多得及优劳优酬、坚持引导教师回归教学本位、从业绩为本到德绩并重的三重演变逻辑。未来,需要用具备时代性、前瞻性的政策文本来指引大学教师绩效文化继续向高质量的绩效物质文化、教研一体的绩效行为文化和中庸的绩效精神文化发展,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大学组织形象,进一步增强社会对大学的认可度与信任度。
离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还有多远
田友谊, 邓兰
2020, (3): 59-64.
摘要(389) PDF(34)
摘要:
英国著名教育家怀特海将教育的节奏分为浪漫、精确和综合运用三个阶段,指出“浪漫化”教育具有目的内在自发、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知行合一和评量质性多元的表征,有利于学生智慧习得与情感发展,契合义务教育基础性的性质和促进儿童协调发展的宗旨。我国义务教育正处于“浪漫化”的教育阶段,但当前存在以下困境:超前教育无视“浪漫化”教育的目的,过量教育僵化“浪漫化”教育的内容,无根教育固化“浪漫化”教育的形式,失衡教育窄化“浪漫化”教育的评量。复归“浪漫化”的义务教育可从以下四大途径进行探寻:遵循“浪漫化”教育目的,循序渐进开展教育;丰富“浪漫化”教育内容,张弛有度设计教育活动;创新“浪漫化”教育形式,深入生活开发课程;完善“浪漫化”教育评量,多元发展培育学生。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政策的执行困境与突围
余晖, 任钰欣, 陈鹏燕
2020, (3): 65-72.
摘要(308) PDF(34)
摘要: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是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大短板。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政策的执行困境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教育实践中存在教师转岗培训效果不佳、农村幼儿园师资整体质量下滑、转岗教师职业适应困难、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加剧等问题。造成政策执行困境的原因包括:政策本身的模糊性和不合理性,执行机构组织建设滞后与执行效能低下,“压力型体制”导致的执行偏差,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中存在“邻里效应”。对此,采取以下措施破解政策执行困境:增强政策目标的明确性和合理性,加强执行机构组织建设以提高执行效能,修正目标群体对转岗政策的认识和态度,优化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
我国在家教育的法律属性与法律关系
郑国萍, 高绣叶
2020, (3): 73-79.
摘要(380) PDF(26)
摘要:
我国在家教育法律现象的出现给义务教育法律制度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在家教育法律事实亟须相应的法律予以调整和规范,而依法规范在家教育需辨明其法律属性与法律关系。义务教育阶段的在家教育法律从属于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法具有依附与从属性。在家教育法律不仅具有行政法律性质,更多体现父母、子女以及家庭教师之间的平等民事法律关系。在家教育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方面构成要素。分析在家教育法律事实中的法律属性与法律关系,可促进新的在家教育法律关系的生成,以最终完成从应然法到制定法的实现。
基础教育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学生欺凌受害关系实证研究
刘晓, 黄顺菊
2020, (3): 80-86.
摘要(452) PDF(58)
摘要:
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为测量工具对915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研究以探讨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欺凌受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与中职生欺凌受害呈显著负相关,其中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负向预测中职生各维度欺凌受害;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干涉过保护与中职生欺凌受害各维度成显著正相关,其中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对中职生欺凌受害各维度均存在正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干涉过保护仅正向预测身体受欺凌、关系受欺凌与总体受欺凌;母亲偏爱被试与中职生言语受欺凌、关系受欺凌、总体受欺凌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不存在预测作用。
广州市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及支持机制
黄玮琳, 任钰欣, 许钊钿, 苏家玲
2020, (3): 87-93.
摘要(462) PDF(27)
摘要:
乡村幼儿教师队伍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通过实地调研和编码分析,发现广州市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办学资源匮乏,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编制不足,专业人员配备不齐;教师工资待遇低,流动性高。制约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性因素有:教师专业发展渠道不够完善;教师在职培训体系不够健全;培训课程内容理论脱离实践;优质培训资源机会分配不均。未来应从以下方面完善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支持机制:强化政府责任,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发挥高校优势,完善教师培训内容;立足园所实际,完善培训制度建设。
会议综述
批判教育学的现实关切与未来求索——第三届批判教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吴松伟, 肖绍明
2020, (3): 94-96.
摘要(479) PDF(27)
摘要:
第三届批判教育学国际研讨会围绕“人·自然·教育”主题,深入开展学理的探求,现实的关切,并对时代做出响应。会议重申批判教育学的价值和使命,澄清批判教育学的诸多基本概念,探索人性化教育实践。会议直面现实教育危机,探索学校教育变革,关注教学人员和儿童在教育结构中的困境。会议对当代的新变化保持敏感,对当下的生态危机,以及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做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