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6期

教育访谈录
教育研究、学科和理论再审思及主体化教育新视角——格特·比斯塔教授访谈录
格特·比斯塔, 赵康
2022, (6): 5-15.
摘要(924) PDF(83)
摘要:
文章对教育学家格特·比斯塔教授就当前教育研究、教育学学科、教育理论及其新近教育思想四方面进行了访谈。首先,比斯塔认为当下对教育效能的过度研究窄化了教育研究的多样性;目前盛行的关于教育的循证研究和实践存在诸多问题,源于对教育中各方相互作用的方式的误解。其次,比斯塔结合当下教育学学科现状,提出捍卫教育学知识本身的“完整性”;接着他强调从教育者的立场对教育行动进行理论化阐述。最后,他论述了自己新近的教育思想,即“以世界为中心的教育”,重点讨论了对主体化教育的新探索,揭示主体化教育会在这种教育中发生,并应该在当代教育中拥有自己的位置。访谈录提供了与当下教育研究观、学科观和理论观诸多不同的审辨性反思,并呈现出使主体化教育得以发生的一种新教育观。
中国教育文化的历史特点——关于若干教育基础理论问题的问对
陈桂生
2022, (6): 16-20.
摘要(444) PDF(30)
摘要:
本文呈现一场关于教育基础理论问题的学术对话,通过与西方的比较,突显中国教育文化的历史特点。“教育”的本义是使人为善,此义可追溯到古汉语去声之“教”。我国自古将使人为善视如世俗要务,教育曾经是我国特有的事业。西方则一向有将使人为善的使命托付于宗教的传统,直至近代才建构世俗性质的教育事业及education概念。不过,西方Pdagogik聚焦教养取向的教学,并在西学东渐中冲击着中国固有的教育文化。
教育理论
形式、情感与个体觉醒:浅析片冈德雄的文艺教育社会学
贺晓星
2022, (6): 21-28.
摘要(323) PDF(21)
摘要:
日本学者片冈德雄在其研究早期阶段主要展开班级社会学研究,其班集体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内含了丰富的倡导个体觉醒与成长的思想。片冈对于个体觉醒与成长中相关的情感问题一直表现出强烈的关心和系统的思考,而这一姿态或者说精神,到了后期的文艺教育社会学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甚至提升。片冈尤其是通过对古典戏曲中亲子观念亲子关系的表现手法的关注,为那些过去很难进入教育研究视野的对象和材料提供了丰富的分析可能性,使人们能够更视野开阔地、更为多元地去思考教育与人之成长问题。
爱与意志的教育:教育现象学的两个意向性
刘良华
2022, (6): 29-36.
摘要(372) PDF(37)
摘要:
教育现象学延续了现象学的两个处世方式:一是由主体主义现象学促发的意志教育,二是由非主体主义现象学或非对象性现象学兴起的爱的教育。主体主义现象学指向竞争的意志教育,非主体主义现象学指向合作的爱的教育。现实的社会以及孩子的真实成长既需要爱的教育,也需要意志的教育。完整的教育就是爱与意志的教育。爱与意志是尊德性的核心,也是道问学的关键。
基础教育
乡村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机制探究
宋宇, 刘芷楠, 邝艺敏, 贾朝良, 梁秋淼
2022, (6): 37-47.
摘要(462) PDF(35)
摘要:
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是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升乡村学生信息素养是关键。为探析乡村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影响机制,本研究选取了我国南部某省26558名义务教育阶段的乡村学生、453名乡村信息技术教师和3096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构建乡村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模型,采用关系网分析方法探究各影响因素以及与信息素养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整体偏低,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动机不足,对信息技术价值认识薄弱是乡村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偏低的关键制约因素。此外,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低和信息化设备使用难的问题也是制约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提高乡村学生信息素养应着力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增强信息技术服务支持,提高设备使用效能;增强教师培训实践效用,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带动作用;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提高信息素养培育成效。
双重情绪设计对多媒体学习影响的眼动研究:学习者认知风格的作用
郑玉玮, 张田田, 李辉, 宋晓宇
2022, (6): 48-59.
摘要(308) PDF(70)
摘要:
情绪设计对于多媒体学习的影响已成为多媒体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研究结果之间还存在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探究其中的调节变量。本研究探讨了学习者认知风格对于图、文双重情绪设计效果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彩色、积极情绪文本都没有诱发多媒体学习者的积极情绪。(2)在保持成绩方面,当情绪设计是非彩色积极文本时,言语型学习者显著高于表象型学习者;当情绪设计是彩色中性文本时,表象型学习者显著高于言语型学习者。(3)眼动数据结果表明:在文本区停留时间上,当情绪设计是非彩色积极文本时,言语型学习者在文本区的停留时间显著长于表象型学习者;当情绪设计是彩色中性文本时,表象型学习者在文本区的停留时间长于言语型学习者。
父母参与、压力感知与初中生非认知能力
张要要
2022, (6): 60-74.
摘要(495) PDF(23)
摘要:
基于2014—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探讨父母参与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父母参与对非认知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父母参与能够促进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发展,且这一研究结论在替换因变量法和应用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后具备足够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引入学生面对父母参与压力感知的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压力感知对父母参与和非认知能力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即随着压力感知增大,父母参与对非认知能力的影响降低。研究结论对于在重视“家庭教育”背景下,深入理解父母参与对子女健康人格全面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学界和实务部门更好地剖析初中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
高等教育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风险防控与监管——基于《风险监管框架》的分析
郑伟, 张嘉禹
2022, (6): 75-83.
摘要(314) PDF(14)
摘要:
为保证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澳大利亚技能质量监督局对规模日益扩大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市场进行风险监管。澳大利亚《风险监管框架》等政策构筑了五维一体与衔接贯通的风险监管模式,形成了问题导向与工具依托的风险评估机制、统筹纵向进度与横向程度的风险监管程序、兼顾结果运用与结果反馈的风险监管评估等具体操作路径,凸显出先进理念引领、多元主体参与、实践中完善等特点。
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运行状况与学习满意度调查分析
王永固, 金剑亚
2022, (6): 84-93.
摘要(440) PDF(32)
摘要: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成为高校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为探究高校在线教学运行特征及其对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选取377名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运行状况,分析高校学生在线学习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具有师生全参与、课程全覆盖和进程全日制三个新特征,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高校所在地域、在线学习经验和居家网络环境三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受到高校所在地域、在线学习经验、居家网络环境、日均网课时长和单节网课时长五个因素的显著影响。
高等教育的文凭效应及其异质性——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琦, 陈建华
2022, (6): 94-106.
摘要(490) PDF(86)
摘要: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文凭效应法”实证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的文凭效应及其在不同世代和收入群体中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高等教育文凭显著正向影响收入,能给个体带来39.65%的额外收入,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高等教育文凭效应。(2)高等教育文凭对个体收入的贡献存在部分世代异质性,以60后为参照组,70后、80后的高等教育文凭效应分别降低了4.11%、3.92%,但并不显著,90后的高等教育文凭效应显著降低21.26%。(3)在收入异质性方面,高等教育文凭效应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微幅下降,再迅速增加”的趋势,高等教育文凭的信号价值在高收入群体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文凭效应对收入的异质性影响不再表现为教育收益率的“U型”趋势,也从侧面反映出教育与收入二者关系的复杂性。
书评
学生全球流动是重塑人类共同未来的重要想象——评《全球化时代学生流动能力研究》
汪卫平
2022, (6): 107-108.
摘要(293) PDF(1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