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力量——兼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技术力量发展原则

余清臣

余清臣. 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力量——兼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技术力量发展原则[J]. 现代教育论丛, 2022, (3): 14-20.
引用本文: 余清臣. 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力量——兼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技术力量发展原则[J]. 现代教育论丛, 2022, (3): 14-20.
YU Qingchen. What Kind of Power Does Technology Ha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On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 of Technical Forc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2, (3): 14-20.
Citation: YU Qingchen. What Kind of Power Does Technology Ha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On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 of Technical Forc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2, (3): 14-20.

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力量——兼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技术力量发展原则

基金项目: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建设项目成果之一。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G40-02

What Kind of Power Does Technology Ha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On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 of Technical Forc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 摘要: 在持续推进教育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关于技术对教育发展拥有什么样影响力的问题已引发不少争议和分歧,因而有必要深入探索技术内涵以及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可能影响力。不断发展至今,技术已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概念,可以分为内核实质与外围影响两个层次。具有多重内涵的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力量在当前表现为三个方面:技术丰富和升级着教育手段,技术提升和改变着教育主体的行动效能和生命形态,技术影响和转变着教育世界的组织方式。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对技术力量的筹划和使用需要坚持四个主要原则:要以推动世界之中的人类全面发展为中心,不以战胜或取代其他力量为重要目的,要追求与其他力量有机结合,需要进行持续的自省、反馈与校正。

     

  • [1] 芒福德.技术与文明[M].王克仁,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12.
    [2]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87.
    [3] ELLUL J. The technological society[M]. New York:Vintage Books, 1964:xxv.
    [4]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第一卷[M].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114.
    [5] VOLTI R. Society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M]. 6th ed. New York:Worth Publishers, 2009:6.
    [6] 赫伯特·马尔库塞.技术、战争与法西斯主义[M].高海青,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9:50.
    [7] 布莱恩·阿瑟.技术的本质[M].曹东溟,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14-26.
    [8] B· M·罗津.技术哲学——从埃及金字塔到虚拟现实[M].张艺芳,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8:40.
    [9] 刘大椿,刘劲杨.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157.
    [10] 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1(3):137-157.
    [11] 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M].裴程,译.南京译林出版, 1999:21.
    [12] 王志军,陈丽.联通主义:"互联网+教育"的本体论[J].中国远程教育, 2019(8):1-9.
    [13]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11.
    [14] 郑金洲.多元文化激荡中的教育变革[J].学术月刊, 2005(10):36-41.
    [15] 冯建军,尚致远.走向类主体——当代社会人的转型与变革[J].教育研究, 2005(1):23-2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5
  • HTML全文浏览量:  93
  • PDF下载量:  2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1-20
  • 刊出日期:  2022-06-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