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能让儿童更好适应学校生活吗——基于非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张永强 赵佶旺

张永强, 赵佶旺.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能让儿童更好适应学校生活吗——基于非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J]. 现代教育论丛, 2024, (4): 55-68.
引用本文: 张永强, 赵佶旺.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能让儿童更好适应学校生活吗——基于非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J]. 现代教育论丛, 2024, (4): 55-68.
ZHANG Yongqiang, ZHAO Jiwang. Can Non-Academic Extra-curricular Tutoring Improve Chinese Children's School Adaptation: An Analysis 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Non-cognitive Ability[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4, (4): 55-68.
Citation: ZHANG Yongqiang, ZHAO Jiwang. Can Non-Academic Extra-curricular Tutoring Improve Chinese Children's School Adaptation: An Analysis 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Non-cognitive Ability[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4, (4): 55-68.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能让儿童更好适应学校生活吗——基于非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基金项目: 

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建设发展理念及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202101000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永强,男,内蒙古包头人,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通讯作者:

    赵佶旺(通讯作者),男,湖南岳阳人,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电子邮箱:1106062784@qq.com

  • 中图分类号: F08; G40-054

Can Non-Academic Extra-curricular Tutoring Improve Chinese Children's School Adaptation: An Analysis 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Non-cognitive Ability

  • 摘要: “双减”背景下探究非学科校外培训对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有助于社会对非学科培训进行更加合理科学的判断与选择。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非学科培训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参与非学科校外培训对学校适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学科校外培训对非流动儿童、家境较好儿童以及成绩中等以下的儿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流动儿童、家境较差儿童以及成绩较好的儿童没有显著影响;非学科校外培训会通过非认知能力中的亲和性、外向性和开放性来改善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家长可以根据子女实际状况和兴趣为他们选择兴趣班,校外教育机构需要为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儿童提供定制化服务项目,政府则要引导学校与校外非学科教育在课后服务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以缩小在非学科培训和课后服务上造成的不平等。

     

  • 表  1  学校适应各维度对应问题与描述性统计

    维度 对应问题 均值 标准差
    学习适应 目前对于数学学习是否吃力 2.498 0.869
    目前对于语文学习是否吃力 2.857 0.748
    目前对于英语学习是否吃力 2.400 0.976
    学校生活适应 家长经常收到老师对儿童的表扬 2.252 0.941
    班主任经常表扬儿童 2.346 0.888
    家长经常收到老师对儿童的批评 1.830 0.878
    班主任经常批评儿童 1.851 0.830
    班里多数同学对儿童很友好 3.326 0.738
    所在班级具有良好的班风 3.148 0.864
    对学校里的人感到亲近 2.987 0.882
    经常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 2.884 0.947
    在学校觉得很无聊 1.715 0.873
    想去另外一所学校 1.535 0.867
    下载: 导出CSV

    表  2  非认知能力各维度对应问题与描述性统计

    维度 对应问题 均值 标准差
    严谨性 1.就算身体有点不舒服,或者有其他理由可以留在家里,仍然会尽量去上学
    2.就算是不喜欢的功课也会尽全力去做
    3.就算功课需要花好长时间才能做完也会不断地尽力去做
    0.070 0.819
    亲和性 过去一年是否有做到:
    1.帮助老人做事情
    2.遵守秩序、自觉排队
    3.待人真诚友善
    0.049 0.743
    外向性 1.常自己一个人坐着,而不愿与别人在一起
    2.与同学或同伴在一起时不常讲话,多数时间听他们说话
    3.对于需要完成的任务通常很有信心
    0.029 0.691
    开放性 1.经常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
    2.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坚持下去
    3.自己有一些尊敬和崇拜的成年人
    0.031 0.637
    情绪稳定性 在之前的七天内,有无以下的情绪:
    1.沮丧
    2.悲伤、难过
    3.紧张
    4.担心过度
    5.生活没意思
    6.预感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0.028 0.756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变量描述性统计(N=7050)

    变量名 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因变量
    学校适应 64.31 14.10 0 100
    自变量
    非学科培训 0.29 0.453 0 1
    控制变量
    性别 0.50 0.50 0 1
    是否独生 0.45 0.50 0 1
    民族 0.92 0.28 0 1
    是否为流动儿童 0.18 0.38 0 1
    身体是否健康 0.94 0.24 0 1
    是否上过学前班 0.83 0.38 0 1
    户口类型 0.47 0.50 0 1
    是否住校 0.30 0.46 0 1
    是否参与学科补习 0.38 0.49 0 1
    自我教育期望 16.47 3.21 8 22
    父母关系是否良好 0.91 0.30 0 1
    亲子关系良好程度 2.62 0.45 1 3
    家庭经济状况 2.96 0.60 1 5
    父母最高职业分层 2.72 1.30 1 5
    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 4.65 2.05 1 9
    父母教育期望 16.92 3.13 8 22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基准回归和替换固定效应稳健性检验结果

    变量 基准回归 稳健性检验
    无固定效应 学校固定效应 县(区)固定效应
    (1) (2) (3) (4)
    非学科校外培训 1.061***
    (0.344)
    1.227***
    (0.342)
    1.112***
    (0.343)
    1.180***
    (0.342)
    控制变量
    班级固定效应 × × ×
    调整R2 0.278 0.228 0.267 0.246
    注: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p < 0.1,**p < 0.05,***p < 0.01;为节省篇幅,本文并未报告控制变量的检验结果,若需要请联系作者,下同。
    下载: 导出CSV

    表  5  稳健性检验:倾向匹配主要结果

    匹配方法 diff(ATT)值 标准误 t值
    最近邻匹配(n=3) 0.906** 0.453 2.00
    半径匹配(r=0.04) 1.190*** 0.396 3.00
    核匹配 1.210*** 0.395 3.06
    注:*p < 0.1,**p < 0.05,***p < 0.01;因篇幅所限,本文没有报告平衡性检验结果,若需要请联系作者索取。
    下载: 导出CSV

    表  6  异质性分析

    变量 非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 家庭经济困难 家庭经济水平中等及以上 成绩较差 成绩中等 成绩较好
    (1) (2) (3) (4) (5) (6) (7)
    非学科校外培训 1.229***
    (0.380)
    -0.237
    (0.903)
    1.404
    (1.320)
    1.120***
    (0.339)
    1.211***
    (0.452)
    1.561***
    (0.617)
    -0.643(1.380)
    控制变量
    班级固定效应
    R2 0.311 0.381 0.362 0.293 0.300 0.333 0.285
    观测值 5804 1246 1023 6027 4237 2102 353
    下载: 导出CSV

    表  7  非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检验及回归结果(N=7050)

    中介变量 严谨性 亲和性 外向性 开放性 情绪稳定性
    第一阶段回归 非学科校外培训→中介变量
    非学科校外培训 0.094***
    (0.019)
    0.094***
    (0.018)
    0.083***
    (0.019)
    0.173***
    (0.017)
    -0.027
    (0.021)
    控制变量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班级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R2 0.125 0.175 0.113 0.159 0.125
    第二阶段回归 中介变量→学校适应
    中介变量 3.342***
    (0.021)
    3.768***
    (0.309)
    4.577***
    (0.299)
    5.066***
    (0.242)
    4.939***
    (0.211)
    非学科校外培训 0.095***
    (0.336)
    0.705**
    (0.335)
    0.682**
    (0.332)
    0.182
    (0.334)
    1.195***
    (0.327)
    控制变量
    班级固定效应
    R2 0.335 0.335 0.347 0.347 0.364
    Bootstrap检验
    非学科校外培训 0.104 0.382*** 0.398*** 0.905*** -0.107
    注: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中介效应报告的是Bootstrap检验的中介效应系数以及是否在1%统计水平下显著。
    下载: 导出CSV
  • [1] 张光珍, 姜宁, 梁宗保, 等. 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 一项追踪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5): 587-594.
    [2] 许传新. 学校适应情况: 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比较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10(1): 76-86+9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NCG201001008.htm
    [3] 李鹏帅. 暑期非学科类培训持续走"热"[N]. 承德日报, 2023-08-02(006).
    [4] 徐用祺, 钟志勇. "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问题研究——基于网络社交平台的大数据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 2022(7): 56-63. doi: 10.3969/j.issn.1002-9931.2022.07.007
    [5] 刘钧燕. 家庭校外培训需求动因及对落实"双减"政策的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2021 (11): 85-98. doi: 10.3969/j.issn.1009-9670.2021.11.007
    [6] 李育球, 张欣懿, 张书仪, 等. "双减"背景下学生参加体育兴趣班的家长动机、投入与回报[J]. 教育导刊, 2023(6): 70-78. doi: 10.3969/j.issn.1005-3476(s).2023.06.008
    [7] 毛玉翠. 初中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主观社会地位与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D].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20.
    [8] LADD G W. Having friends, keeping friends, making friends, and being liked by peers in the classroom: predictors of children's early school adjustment?[J]. Child Dev, 1990 (4): 1081-1100.
    [9] BIRCH S H, LADD G W. The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and children's early school adjustment[J].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1997 (1): 61-79.
    [10] 陈君.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11] 李文道, 邹泓, 赵霞. 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3): 73-81. doi: 10.3969/j.issn.1001-4918.2003.03.014
    [12] 谭千保.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1): 68-70.
    [13] 曾琦, 芦咏莉, 邹泓, 等. 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7(2): 47-52.
    [14] 卢富荣, 刘丹丹, 李杜芳, 等. 父母教养方式与低年级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 基于交叉滞后分析[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2): 209-216. doi: 10.3969/j.issn.1672-0628.2018.02.010
    [15] 张效芳, 杜秀芳. 父母教养行为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 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4(1): 67-72. doi: 10.3969/j.issn.1007-3728.2014.01.012
    [16] 朱文闻. 流动儿童同伴关系、自我概念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1.
    [17] 邹泓, 屈智勇, 叶苑. 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4): 77-82. doi: 10.3969/j.issn.1001-4918.2007.04.014
    [18] 孙阳, 邱阳. 师生关系: 初中生学校适应的支持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157-160.
    [19] 邹泓. 同伴接纳、友谊与学校适应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7(3): 57-6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FZ703.010.htm
    [20] 江波, 沈倩倩. 同伴依恋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3): 102-11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ZJK201903011.htm
    [21] 童星, 缪建东. 父母参与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教师关怀的中介作用[J]. 教育学术月刊, 2020(1): 12-17.
    [22] 屈智勇, 邹泓, 王英春. 不同班级环境类型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J]. 心理科学, 2004(1): 207-211. doi: 10.3969/j.issn.1671-6981.2004.01.061
    [23] 张光珍, 梁宗保, 邓慧华, 等. 学校氛围与青少年学校适应: 一项追踪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4): 371-379.
    [24] 谭千保, 陈宇. 班级环境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1): 51-52+55. doi: 10.3969/j.issn.1005-3611.2007.01.019
    [25] 汪清华. 中小学生家庭环境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6] STEVENSON D L, BAKER D P. Shadow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in formal schooling: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n Japan[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2(6): 1639-1657.
    [27] 张冰. "影子教育"与中国"新中间阶层"的文化再生产——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说开去[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22): 17-20.
    [28] 安妮特. 拉鲁. 不平等的童年[M]. 张旭,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9] 杨洁. 北京市城区小学课外健美操兴趣班开展现状与分析[D]. 北京: 首都体育学院, 2014: 5.
    [30] 王汝展, 何燕, 刘连启. 小学生社会能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11): 791-793. doi: 10.3321/j.issn:1000-6729.2002.11.027
    [31] 董江会, 卢婷, 郭丽, 等. 广州兴趣班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5): 765-767.
    [32] 刘玥彤. 家长送幼儿参加兴趣班的心理分析与建议[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10): 80-82. 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4.10.030
    [33] 董增云.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5): 642-644.
    [34] 杜高琴, 柴晓运. 湖北大学生人格坚韧性及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5): 763-764+767.
    [35] COVAY E, CARBONARO W. After the bell: participation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classroom behavior,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J].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10(1): 20-45.
    [36] 陈浩, 洪敏. 上海市徐汇区小学体育兴趣班活动开展现状调查[J]. 体育科技, 2016(5): 163-16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YKJ201605072.htm
    [37] 梁明月. 北京市小学体育兴趣班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北京: 首都体育学院, 2014.
    [38] 邵瑞. 浅析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J]. 大众文艺, 2014(16): 224. doi: 10.3969/j.issn.1007-5828.2014.16.189
    [39] 陈若旭, 毛王芳, 周云清等. 青少年音乐素养培育的现实境遇与路径优化[J]. 中国青年研究, 2022(8): 112-119+111.
    [40] 张林勇. 美术教育对开发脑潜能、促进心理健康的独特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07(5): 92-94.
    [41] 李婷婷. 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发展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0.
    [42] 韩江, 黄若华, 周伟, 等. 棋类教育功能的独特科学功效探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9): 58-62.
    [43] 丁振芳. 中学生演讲口才的培养及其他[J]. 山东教育科研, 1994(4): 9-1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DJK199404003.htm
    [44] 赵迪. 兴趣班、非认知能力与高中教育机会获得——以中部地区Z县的四所初中为例[J]. 青少年学刊, 2020(6): 13-19+35.
    [45] 付卫东, 李伟. "双减"背景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能改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吗?——基于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市、区)的调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1): 171-180.
    [46] 杨奎臣, 贾爱宾, 郭西. 教师支持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基于CEPS(2014-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J]. 教育与经济, 2020(1): 77-86.
    [47] 李晓曼, 于佳欣, 代俊廷, 等. 生命周期视角下新人力资本理论的最新进展: 测量、形成及作用[J]. 劳动经济研究, 2019(6): 110-13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JJ201906007.htm
    [48] BASTIAN K C, MCCORD D M, MARKS J T, et al. A temperament for teaching? associations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beginning teacher performance and retention[J]. AERA Open, 2017(1): 1-17.
    [49] 张要要. 教师支持能否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分析[J]. 教育与经济, 2023(3): 75-8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JI202303009.htm
    [50] 于爱华, 王琳, 刘华. 随迁对农民工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基于家校教育过程的中介效应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20(6): 122-14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NCG202006008.htm
    [51] 李春玲. 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J]. 中国社会科学, 2003(3): 86-98+20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EK200304005.htm
    [52] 温忠麟, 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 方法和模型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5): 731-745.
    [53] 贺光烨, 蔡楚芸. 迁入地方言能力与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J]. 当代青年研究, 2023(2): 85-99.
    [54] 戴逸茹, 李岩梅. 居住流动性对心理行为的影响[J]. 心理科学, 2018(5): 1185-119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KX201805025.htm
    [55] 叶枝, 柴晓运, 郭海英, 等. 流动性、教育安置方式和心理弹性对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影响: 一项追踪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5): 595-604.
    [56] 薛海平. 课外补习、学习成绩与社会再生产[J]. 教育与经济, 2016(2): 32-43.
    [57] LUCAS, SAMUEL R. Effectively maintained inequality: education transitions, track mobility, and social background effect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1(6): 1642-1690.
    [58] 薛海平. 从学校教育到影子教育: 教育竞争与社会再生产[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3): 47-69+188-18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PL201503006.htm
    [59] 余秀兰, 韩燕. 寒门如何出"贵子"——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阶层突破[J]. 高等教育研究, 2018(2): 8-16.
    [60] 韩保庆, 王胜今, 张敬霞. 留守经历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受教育水平的影响——非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J]. 教育与经济, 2023(2): 87-9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JI202302010.htm
    [61] 潘冬冬, 王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影子教育的发展演变与反思[J]. 教育学术月刊, 2020(9): 12-1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ANG202009003.htm
    [62] 黄一帆, 周福盛. 高质量乡村学校课后服务的公共性困境及突破[J]. 教育与经济, 2023(2): 60-6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JI202302007.htm
    [63] 作者. 浙江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J]. 江苏教育, 2022(50): 80.
  • 加载中
表(7)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6
  • HTML全文浏览量:  90
  • PDF下载量:  4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5-0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9-12
  • 刊出日期:  2024-08-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