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理知”的突破、延展及其超越:儿童教育实践中图像的智识价值审视

王丽佳 黄瑞昕

王丽佳, 黄瑞昕. “理知”的突破、延展及其超越:儿童教育实践中图像的智识价值审视[J]. 现代教育论丛, 2024, (4): 5-14.
引用本文: 王丽佳, 黄瑞昕. “理知”的突破、延展及其超越:儿童教育实践中图像的智识价值审视[J]. 现代教育论丛, 2024, (4): 5-14.
WANG Lijia, HUANG Ruixin. Breakthrough, Extens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Rational Knowledge': Examining the Intellectual Value of Images in Children's Educational Practice[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4, (4): 5-14.
Citation: WANG Lijia, HUANG Ruixin. Breakthrough, Extens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Rational Knowledge": Examining the Intellectual Value of Images in Children's Educational Practice[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4, (4): 5-14.

“理知”的突破、延展及其超越:儿童教育实践中图像的智识价值审视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丽佳,女,辽宁北镇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德教育和教师教育

    通讯作者:

    黄瑞昕(通讯作者),女,河北石家庄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电子邮箱:huangrx_1999@163.com

  • 中图分类号: G40-02

Breakthrough, Extens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Rational Knowledge": Examining the Intellectual Value of Images in Children's Educational Practice

  • 摘要: 图像作为人类识知世界与自我的重要媒介,正不断冲击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中“理知”的主导地位,并在感知、有感之理知与自我认知三个向度上呈现出独特作用。作为知识表征方式的图像,其在与语言文字的互动中,展现着它作为“感知”世界的方式所具有的通向“理知”的附属价值。作为超越“理知”全能的教育资源,图像以其“进境”“临境”“入境”的方式展现世界的可能性,成为建构“有感之理知”的有益来源。在教育促进人之自我理解的昭示下,图像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拓展了儿童自我认知的空间与向度。教育中的图像运用,需要在平衡感知、理知、自我认知的前提下,警惕智识空虚的危机,由此坚守教育使人睿智与明达的追求。

     

  • 图  1  基于人类识知方式的图像价值框架

  • [1] 刘小柳. 图像时代的儿童道德想象力危机与教育应对[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12): 14-20.
    [2] 陈红燕. 图像转向下的当代教育图像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 150-156. doi: 10.3969/j.issn.1004-9142.2022.03.017
    [3] 周慧梅. 图像启蒙与社会教育——以晚清通俗画报为考察中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10): 117-126.
    [4] 孙丽丽, 屈博. 教育研究中的三种图像学取向及其本体论转换——兼论通向生命成长的教育视频图像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 168-178. doi: 10.3969/j.issn.1004-9142.2022.03.019
    [5] 张越. "语言-图像"视角下偏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困境与突破[J]. 民族教育研究, 2022(3): 145-152.
    [6] 张越. "图像人"的诞生: 儿童媒介生活的变迁及其教育意义[J]. 教育发展研究, 2021(10): 78-84. doi: 10.3969/j.issn.1008-3855.2021.10.012
    [7] 罗红杰. 话语·图像·数据: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J]. 湖北社会科学, 2019(10): 149-155. doi: 10.3969/j.issn.1003-8477.2019.10.020
    [8] [德]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 人的图像——想象、表演与文化[M]. 陈红燕,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2.
    [9] 王帅. 图像认知逻辑与知识教育图像化辨正[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0(4): 1-12.
    [10] 陈嘉映.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M]. 北京: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
    [11] 谢维和. 知识价值观的演变与创新[J]. 教育研究, 2023(6): 47-58.
    [12] 陈颖, 王澍. 图像时代知识学习中视听失衡的认识论反思[J]. 中国电化教育, 2024(2): 32-38. doi: 10.3969/j.issn.1006-9860.2024.02.005
    [13] 伍红林. 让图像说话: 刍论图像的教育与教育学意义[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144-150. doi: 10.3969/j.issn.1004-9142.2022.01.016
    [14] 费孝通. 乡土中国[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 9-10.
    [15] [法] 莫罗·卡波内. 图像的肉身: 在绘画与电影之间[M]. 晓蕊,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5.
    [16] [德] 马丁·海德格尔. 世界图像的时代[M] //马丁·海德格尔选集: 下. 孙周兴, 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6: 899-902.
    [17] [加] 马歇尔·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55周年增订本)[M]. 何道宽,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9: 207-235.
    [18] 金元浦. 视觉图像文化及其当代问题域[J]. 学术月刊, 2007(5): 9-12+19.
    [19] 金惠敏. 媒介的后果[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34.
    [20] 周宪. "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J]. 文学评论, 2005(6): 140-148.
    [21] 周宪. 反抗人为的视觉暴力——关于一个视觉文化悖论的思考[J]. 文艺研究, 2000(5): 14-20.
    [22] 陈平原. 从左图右史到图文互动——图文书的崛起及其前景[J]. 学术界, 2004(3): 255-266. doi: 10.3969/j.issn.1002-1698.2004.03.024
    [23] [美] 米歇尔. 图像理论[M]. 陈永国, 胡文征,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5.
    [24] 丁钢. 村童与塾师: 一种风俗画的教育诠释[J]. 社会科学战线, 2015(2): 242-248.
    [25] 王会亭. 从"离身"到"具身": 课堂有效教学的"身体转向"[J]. 课程·教材·教法, 2015(12): 57-63.
    [26] 苟睿, 陈晓慧, 杨鑫. 智媒时代的教育短视频: 内涵、类型及应用途径[J]. 远程教育杂志, 2022(6): 103-110.
    [27] [美]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美国的反智传统[M]. 陈思贤, 译. 北京: 中译出版社, 2021: 25.
    [28] 解加平, 辛涛. 概念图在评估学生学习中的应用[J]. 全球教育展望, 2014(1): 40-49.
    [29] [英] 约翰·伯格. 观看之道[M]. 戴行钺, 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
    [30] CHERNEY I D, SEIWERT C S, DICKEY T M, et al. Children's drawings: a mirror to their minds[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6(1): 127-142.
    [31] 张越, 郑新蓉, 蓝川. 图像符号与意义建构: 一项城乡儿童读图的民族志研究[J]. 西北民族研究, 2017(2): 80-88.
    [32] [英] 丹尼·卡瓦拉罗. 文化理论关键词[M]. 张卫东, 张生, 赵顺宏, 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130.
    [33] [英] E. H. 贡布里希. 艺术与错觉[M]. 杨成凯, 李本正, 译. 浙江: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87: 101.
    [34] KANG Y. Global citizens in the making: child-centred multimedia ethnographic research on South Korean student migrants in Singapore[J]. Ethnography, 2013(3): 324-345.
    [35] 吴念阳, 陈纤纤, 吴燕, 等. 5-7岁儿童绘画中社会地位的"大/小"隐喻表征[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1): 50-56.
    [36] DEMPSTER E, STEARS M. An analysis of children's drawings of what they think is inside their bodies: a South African regional study[J]. 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2014(2): 71-79.
    [37] HANEY W, RUSSELL M, BEBELL D. Drawing on education: using drawings to document schooling and support change[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2004(3): 241-272.
    [38] GAL A, GAN D. Imagine a school: children draw and explain the ideal environmental school[J]. Austral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21(3): 208-223.
    [39] ZEE M, RUDASILL K M, ROORDA D L. "Draw Me a Picture"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drawings by children displaying externalizing, internalizing, or prosocial behavior[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2020(4): 636-666.
    [40] 丁道勇. 教育与媒介鸿沟[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24): 8-18.
    [41] 杨晓奇, 何亮. 图像时代教科书"以图育人": 机遇、挑战与应对[J]. 课程·教材·教法, 2022(3): 93-98.
    [42] 乔思瑾. 教科书插图创作研究——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9): 74-80.
    [43] 于冰, 于海波. 教科书的文化再生产——物理教科书插图的性别文化分析及反思[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5(5): 79-83.
  • 加载中
图(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2
  • HTML全文浏览量:  61
  • PDF下载量:  6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5-0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9-12
  • 刊出日期:  2024-08-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