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FENG Yuhuan, WANG Liting. Rooting or Landing: Study on the Intrinsic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low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from Local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4, (6): 89-101. |
[1] |
MOK K H. M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graduate employment and social mobility in the Greater China region[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16, 37(1): 51-71. doi: 10.1080/01425692.2015.1111751
|
[2] |
岳昌君, 邱文琪. 规模扩大与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8): 22-34.
|
[3] |
刘云杉, 王志明, 杨晓芳. 精英的选拔: 身份、地域与资本的视角——跨入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1978-2005)[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5): 42-59.
|
[4] |
马宇航, 杨东平. 城乡学生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演变轨迹与路径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2): 7-13. doi: 10.14138/j.1001-4519.2015.02.000707
|
[5] |
叶晓阳, 丁延庆. 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J]. 社会, 2015(3): 193-220. doi: 10.15992/j.cnki.31-1123/c.2015.03.008
|
[6] |
廉思. 从"蚁族"视角分析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J]. 当代青年研究, 2012(2): 1-6.
|
[7] |
黄灯. 我的二本学生[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8] |
胡瑞文, 张海水, 朱曦. 大众化阶段的人才供求态势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J]. 教育研究, 2014(1): 74-83.
|
[9] |
智联招聘. 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EB/OL]. (2022-05-06)[2023-12-25].
|
[10] |
李伟, 邬志辉. "开窍"与"自救": 基于网络民族志的"二本学子"学历突围历程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23(6): 62-69.
|
[11] |
陈艳萍. 国外高等教育中"间隔年"的缘起、发展与意义[J]. 现代教育科学, 2014(9): 77-80.
|
[12] |
李春瑶. 脱嵌与迷惘: "间隔年"青年的另类内卷实践[J]. 中国青年研究, 2023(11): 74-80. doi: 10.19633/j.cnki.11-2579/d.2023.0140
|
[13] |
周恬恬, 苗国. 何处是岸: 当代青年"上岸"思潮建构与自我生平实践反思[J]. 中国青年研究, 2023(12): 76-85.
|
[14] |
方洁, 翁馨. "上岸"偏好: 一流高校毕业生走向体制内的就业选择——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 2023(5): 34-41.
|
[15] |
岳昌君, 冯沁雪, 邱文琪. "待就业"毕业生如何走出"等待区"[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2(1): 3-8. doi: 10.20017/j.cnki.1009-0576.2022.01.001
|
[16] |
皮埃尔·布迪厄. 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 包亚明,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192-201.
|
[17] |
DIMAGGIO P, MOHR J. Cultural capital,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marital selec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6): 1231-1261. https://psycnet.apa.org/record/1986-14269-001
|
[18] |
皮埃尔·布尔迪厄, 帕斯隆. 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M]. 邢克超,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40-65.
|
[19] |
菲利普·布朗, 休·劳德, 戴维·艾什顿. 全球拍卖[M]. 许竞, 译.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195.
|
[20] |
劳伦·A·里韦拉. 出身: 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M]. 江涛, 李敏, 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267-360.
|
[21] |
何柔宛. 清算: 华尔街生活的日常[M]. 翟宇航, 宋岳, 张樹沁, 等,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12.
|
[22] |
李秀玫, 向橄叶子, 桂勇. 在物质主义和后物质主义之间——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态度的变化[J]. 文化纵横, 2021(1): 120-129+159.
|
[23] |
格特·比斯塔. 教育的美丽风险[M]. 赵康, 译.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101.
|
[24] |
光明网. 国考报名人数超250万[EB/OL]. (2022-11-04)[2023-02-01].
|
[25] |
刘云杉. 大众高等教育再认识: 农家子弟还能从中获得什么?[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5(1): 119-130.
|
[26] |
丁洁琼. 重识高考: 应试教育培养了什么样的素质[J]. 教育学术月刊, 2020(9): 50-56.
|
[27] |
杜亮, 刘宇. "底层文化资本"是否可行——关于学校教育中的文化资本与社会流动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 中国青年研究, 2020(5): 36-42.
|
[28] |
孙冉, 梁文艳. 第一代大学生身份是否会阻碍学生的生涯发展——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实证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21(5): 43-49+108.
|
[29] |
安东尼·史密斯, 弗兰克·韦伯斯特. 后现代大学的来临[M]. 侯定凯, 赵叶珠,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44-154.
|
[30] |
谢爱磊, 洪岩璧, 匡欢, 等. "寒门贵子": 文化资本匮乏与精英场域适应——基于"985"高校农村籍大学生的追踪研究[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8(4): 45-64+185.
|
[31] |
鞠法胜, 刘卫平, 余秀兰. 文化资本"失灵": "蹲族"青年的现实表征和生成逻辑[J]. 青年探索, 2022 (4): 87-100.
|
[32] |
张静. 社会身份的结构性失位问题[J]. 社会学研究, 2010(6): 41-57+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