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YU Qingchen. What Kind of Power Does Technology Ha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On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 of Technical Forc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2, (3): 14-20. |
[1] |
芒福德.技术与文明[M].王克仁,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12.
|
[2] |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87.
|
[3] |
ELLUL J. The technological society[M]. New York:Vintage Books, 1964:xxv.
|
[4] |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第一卷[M].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114.
|
[5] |
VOLTI R. Society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M]. 6th ed. New York:Worth Publishers, 2009:6.
|
[6] |
赫伯特·马尔库塞.技术、战争与法西斯主义[M].高海青,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9:50.
|
[7] |
布莱恩·阿瑟.技术的本质[M].曹东溟,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14-26.
|
[8] |
B· M·罗津.技术哲学——从埃及金字塔到虚拟现实[M].张艺芳,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8:40.
|
[9] |
刘大椿,刘劲杨.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157.
|
[10] |
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1(3):137-157.
|
[11] |
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M].裴程,译.南京译林出版, 1999:21.
|
[12] |
王志军,陈丽.联通主义:"互联网+教育"的本体论[J].中国远程教育, 2019(8):1-9.
|
[13] |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11.
|
[14] |
郑金洲.多元文化激荡中的教育变革[J].学术月刊, 2005(10):36-41.
|
[15] |
冯建军,尚致远.走向类主体——当代社会人的转型与变革[J].教育研究, 2005(1):2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