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YANG Xiaowei, YUAN Xuhui. The Role Interpretation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eachers' Modernity Character[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5, (4): 30-38. |
[1] |
鲍利辛可夫. 时代挑战与教育科学的迫切任务[J]. 教育研究, 2004(9): 45-49.
|
[2]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1: 494.
|
[3] |
英格尔斯. 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M]. 殷陆君, 编译.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22-33.
|
[4] |
范国睿. 教育强国与人的现代化发展[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2): 5-26.
|
[5] |
潘涌. 论全球化视野中的教师角色现代化[J]. 教育与现代化, 2003(2): 77-80.
|
[6] |
陈江华. 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综述与评价[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2): 65-71.
|
[7] |
BIESTA G, TEDDER M. Agency and learning in the life course: towards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J]. Studies in the education of adults, 2007 (2): 132-149.
|
[8] |
帕尔默.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的心灵[M]. 吴国珍,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0.
|
[9] |
田国秀, 李冬卉. 提升新教师抗逆力: 内容与策略——国外研究经验与借鉴[J]. 教师教育研究, 2018(3): 95-102.
|
[10] |
杨婷. 现代化学校建设中创新型教师的发展与评价[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7): 79-83.
|
[11] |
崔允漷, 郭华, 吕立杰, 等.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标准与实践向度(笔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 现代教育管理, 2022, (9): 6-19.
|
[12] |
多尔. 后现代课程观[M]. 王红宇,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32.
|
[13] |
张沿沿, 赵丽, 张舒予. 美国"全球胜任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及其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 2017(10): 90-96.
|
[14] |
何学锋. 以"成事成人"激活教师的内生动力[J]. 上海教育, 2021(27): 30-31.
|
[15] |
孙河川. 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
[16] |
HARGREAVES A. The coming of post-standardization: three weddings and a funeral[M]//Ciaran Sugrue. The future of educational chang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London: Routledge, 2008: 15-32.
|
[17] |
比斯塔. 测量时代的好教育: 伦理、政治和民主的维度[M]. 张立平, 韩亚菲, 译.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26.
|
[18] |
张华中, 刘玉勇, 童玉峰. 量化评价: 打造教师评价的区域新样态[J]. 江苏教育, 2024(2): 15-19.
|
[19] |
王斌华. 教师评价标准的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9(6): 5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