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限度——基于康德教育学的视角

刘作

刘作. 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限度——基于康德教育学的视角[J]. 现代教育论丛, 2025, (3): 5-15.
引用本文: 刘作. 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限度——基于康德教育学的视角[J]. 现代教育论丛, 2025, (3): 5-15.
LIU Zuo. The Role and Limit of Teachers in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antian Pedagogy[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5, (3): 5-15.
Citation: LIU Zuo. The Role and Limit of Teachers in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antian Pedagogy[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5, (3): 5-15.

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限度——基于康德教育学的视角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康德《伦理学讲义》的翻译与研究” 22BZX07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作,湖北仙桃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伦理学等,电子邮箱:liuzuo1983@126.com

  • 中图分类号: G41

The Role and Limit of Teachers in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antian Pedagogy

  • 摘要: 道德教育中存在着作为目标的自由与作为手段的强制之间的悖论,以致道德教育是否有必要都存在着争议。考察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为解决这一悖论提供了方案。教师一方面通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提供道德的榜样;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道德的纯粹性并培养他们坚定的品格。教师就像梯子,促进学生的道德完善,但不能代替学生达到道德完善。道德教育是学生完善自由人格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因而教师承担着准- 完善学生自由的义务。我们既不能贬低,也不能夸大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 [1] 卡尔·雅思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M]. 童可依,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2021.
    [2] 李长伟. 康德的实践性教育: 强制与自由的悖论[J]. 教育学报, 2019(8): 10-25.
    [3] LOUDEN R. Total Transformation: Why Kant Did Not Give up on Education[J]. Kantian Review, 2006, 21(3): 393-413.
    [4] 袁辉. 无用论抑或决定论——康德道德教育理论中的个人教育与社会启蒙教育[J]. 教育研究, 2020(9): 45-55.
    [5] BECK L.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Kant[M].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Reprint, 1965: 24.
    [6] 卡罗尔·R. 恩贝尔, 梅尔文·恩贝尔. 文化人类学(第13版)[M]. 王晴丰,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1: 298.
    [7] 康德. 康德论教育[M]. 李其龙, 彭正梅,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8] KANT. Kants gesammelten Schriften[M]. Herausgabe von der königlich preuβ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1974.
    [9] 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注释本)[M]. 张荣、李秋零, 译注.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10] STARK W. Immanuel Kant's On Pedagogy: A Lecture Like Any Other?. Reading Kant's Lectures[C]. Robert R. Clewis, ed., Boston: Walter de Gruyter Gmbh, 2015: 170.
    [11] 康德. 康德著作全集(第8卷)[M]. 李秋零, 译注.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12] 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M]. 李秋零, 译注.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13] 康德. 实用人类学(外两种)(注释本)[M]. 李秋零, 译注.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14] LOUDEN R. Making the law visible: Kant's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A Critical Guide[C]. Timmermann J.,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81.
    [15] 刘凤娟. 康德道德教育理论中的榜样概念. 教育学报[J]. 2022(3): 15-24.
    [16] BACIN S. The meaning of the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for moral beings: the doctrine of method of pure practical reason. Kant's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a critical guide[C]. Reath A. and Timmermann J. e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207.
    [17]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注释本)[M]. 李秋零, 译注.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18] 康德. 康德著作全集(第9卷)[M]. 李秋零, 主编.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19] BRANDT R. Die Bestimmung des Menschen bei Kant[M]. Hamburg: Felix Meiner Verlag, 2007: 186.
    [20] 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M]. 廖申白,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125.
    [21] 李长伟. 康德启蒙论中的教师角色冲突. 教育学报[J]. 2024(6): 4-1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
  • HTML全文浏览量:  7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5-01-1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7-04
  • 刊出日期:  2025-06-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