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教师现代性品格的角色诠释与评价指标

杨小微 原旭辉

杨小微, 原旭辉. 教师现代性品格的角色诠释与评价指标[J]. 现代教育论丛, 2025, (4): 30-38.
引用本文: 杨小微, 原旭辉. 教师现代性品格的角色诠释与评价指标[J]. 现代教育论丛, 2025, (4): 30-38.
YANG Xiaowei, YUAN Xuhui. The Role Interpretation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eachers' Modernity Character[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5, (4): 30-38.
Citation: YANG Xiaowei, YUAN Xuhui. The Role Interpretation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eachers' Modernity Character[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5, (4): 30-38.

教师现代性品格的角色诠释与评价指标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研究” VAA23000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杨小微,男,湖北宜昌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电子邮箱:xwyang@dedu.ecnu.edu.cn

    原旭辉,女,山西晋中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以及教育现代化

  • 中图分类号: G451

The Role Interpretation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eachers' Modernity Character

  • 摘要: 伴随学习方式变革与学校的现代化转型,教师的角色必然需要进行重新定位。这种角色转型的本质是教师现代性品格的外显。教师作为专业发展主体,凭借自主性品格提升个体素养;教师作为教学实践主体,依托创新性品格推动专业实践的革新;教师作为学校发展主体,依据开放性品格扩大组织价值的影响。教师现代性品格的养成,需要有明确的价值向度来指引评价方向。遵循发展性向度,学校强化诊断性评价,可以培育教师自主性。依照科学性向度,学校优化形成性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创新性。锚定协同性向度,学校改进总结性评价,可以提升教师开放性。学校教师评价聚焦于关键指标,可避免评价失焦,提升评价效能。基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践行,现代化学校可以设定评价关键指标,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现代性品格养成,推动学校与教师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

     

  • 表  1  现代化学校教师评价要素关联表

    学校评价的价值向度 评价方法 教师角色定位 品格核心特质 能力特点
    发展性 诊断性评价 专业发展的设计者 自主性 专业发展力
    课程创生力
    科学性 形成性评价 学习过程的支持者 创新性 教学支持力
    评价创新力
    情感交互力
    协同性 总结性评价 学校变革的参与者 开放性 辐射影响力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教师自主性品格评价核心指标

    主维度 二级维度 关键观测点
    专业发展动力 专业认同 职业使命感、学生关怀指导、专业规划与成长、教师形象维护
    专业发展动力 专业发展内在动机表现
    专业发展愿景 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清晰度
    专业适应能力 政策课程适应 新教材推广适应表现、课程标准契合度
    技术变革适应 数智化教学转型中的观念 / 技能更新
    职业抗逆能力 压力调节频率、挫折应对措施、职业倦怠预防咨询、危机公关处理培训参与度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教师创新性品格评价核心指标

    主维度 二级维度 关键观测点
    课程创生力 核心素养转化 驱动性问题设计能力
    教学支持力 差异化支持 分层任务设置
    动态反馈 学情诊断调整频次
    评价创新力 过程性评估 电子档案袋覆盖率
    多元协同评价 家校共评频次
    情感交互力 有效德育 正向激励频次 / 心理问题识别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教师开放性品格评价核心指标

    主维度 二级维度 关键观测点
    尊重包容 理念更新 前沿理念 / 教学动态
    意见接纳 跨学科知识 / 外部评价
    学生中心 提问回应 / 个性化指导
    技术应用 数字化教学工具
    责任共享 共同体建设 家校社协同机制
    社会责任 公民责任教育 / 参与社会服务
    全球意识 国际议题课程 / 跨国协作学习
    下载: 导出CSV
  • [1] 鲍利辛可夫. 时代挑战与教育科学的迫切任务[J]. 教育研究, 2004(9): 45-49.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1: 494.
    [3] 英格尔斯. 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M]. 殷陆君, 编译.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22-33.
    [4] 范国睿. 教育强国与人的现代化发展[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2): 5-26.
    [5] 潘涌. 论全球化视野中的教师角色现代化[J]. 教育与现代化, 2003(2): 77-80.
    [6] 陈江华. 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综述与评价[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2): 65-71.
    [7] BIESTA G, TEDDER M. Agency and learning in the life course: towards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J]. Studies in the education of adults, 2007 (2): 132-149.
    [8] 帕尔默.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的心灵[M]. 吴国珍,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0.
    [9] 田国秀, 李冬卉. 提升新教师抗逆力: 内容与策略——国外研究经验与借鉴[J]. 教师教育研究, 2018(3): 95-102.
    [10] 杨婷. 现代化学校建设中创新型教师的发展与评价[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7): 79-83.
    [11] 崔允漷, 郭华, 吕立杰, 等.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标准与实践向度(笔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 现代教育管理, 2022, (9): 6-19.
    [12] 多尔. 后现代课程观[M]. 王红宇,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32.
    [13] 张沿沿, 赵丽, 张舒予. 美国"全球胜任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及其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 2017(10): 90-96.
    [14] 何学锋. 以"成事成人"激活教师的内生动力[J]. 上海教育, 2021(27): 30-31.
    [15] 孙河川. 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16] HARGREAVES A. The coming of post-standardization: three weddings and a funeral[M]//Ciaran Sugrue. The future of educational chang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London: Routledge, 2008: 15-32.
    [17] 比斯塔. 测量时代的好教育: 伦理、政治和民主的维度[M]. 张立平, 韩亚菲, 译.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26.
    [18] 张华中, 刘玉勇, 童玉峰. 量化评价: 打造教师评价的区域新样态[J]. 江苏教育, 2024(2): 15-19.
    [19] 王斌华. 教师评价标准的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9(6): 53-57.
  • 加载中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
  • HTML全文浏览量:  11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5-03-15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9-04
  • 刊出日期:  2025-08-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