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ation: | REN Xiaodong. From the "Settlement of Life" to "Social Shaping": Rethinking "Adulthood" Education of Neo-Confucianism Based on Liang Shuming's Educational Thought[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4, (3): 17-27. | 
 
	                | [1] | 熊十力. 存斋随笔[M]//萧萐父, 郭齐勇, 主编. 熊十力全集(第七卷),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841. | 
| [2] | 梁漱溟. 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晚年口述[M].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006: 305-306. | 
| [3] |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 梁漱溟全集(第三卷).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5. | 
| [4] | 钱穆.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M]//国史新论(新校本).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2: 213. | 
| [5] | 梁漱溟. 教育与人生——梁漱溟教育文集[M].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2: 5. | 
| [6] |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 梁漱溟全集(第一卷).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 
| [7] | 唐君毅. 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M]. 台北: 学生书局, 1986: 382. | 
| [8] |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 [9] | 余英时. 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32-133. | 
| [10] | 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魏莉, 译.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8: 102. | 
| [11] | 梁漱溟. 杜威教育哲学之根本观念[M]//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 梁漱溟全集(第七卷).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699. | 
| [12] | 傅斯年. 中国学校制度之批评[M]//傅斯年全集(第六册). 台北: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0: 119-126. | 
| [13] | 艾恺.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M]. 王宗, 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