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4期

特稿
略论我国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陈桂生
2020, (4): 2-16.
摘要(251) PDF(13)
摘要:
本文由"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话题引起,主要讨论我国教育的理论依据问题,即在价值观念上从"人本位"文化到"人民本位"文化的流变,在理论上从经世致用之学到实践理论的流变,进而以教育为话题,讨论中西人文价值理念与理论性质的异同,旁及我国教育实践理论本身有待探讨的问题。议论所及,无非是就人民共和国人文学科历史上一度出现关于"看不见的手"观念同"看得见的手"观念之间的误会与冲突,无非提供一点同情性的理解而已。
争鸣
《史记》为何不载董仲舒的“三对策”
王建军
2020, (4): 17-24.
摘要:
西汉时期,董仲舒应贤良方正举,根据汉武帝的要求,对策三篇,提出了有关文教政策的三条建议,今人将其概括为"兴太学" "重选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史记》却对此事只字未提。本文试从司马迁教育理念的角度来探讨其中原因。从《史记》记载的事实看,董仲舒的"三对策"对汉代教育发展并无直接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汉代教育与汉儒人格都已丧失了先秦儒家教育精神,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政策偏离了传统文教政策的方向,而董仲舒的"三对策"对此未作任何回应,反而为其推波助澜。这种态度与司马迁的教育立场相悖,这应该是《史记》对此事只字未提的深层原因。
比较教育
从“全人教育”英译看教育术语的外化
陈雄飞
2020, (4): 25-32.
摘要(532) PDF(81)
摘要:
考察国内外关于小原国芳"全人教育"的研究论文,发现对术语"全人教育"存在不同的英语翻译:有译成"Zenjin Education",有译成"Holistic Education",还有译成"All-round Education"。翻译背后是复杂的能指和所指研究,不同的译法体现了对原术语的外化或归化,也是对原术语概念的发展或误用。外化翻译更有利于表达原术语的本意。术语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演变系统,要全面考察其演变史才能找到比较恰当的翻译。教育术语外化不仅存在于汉语的词语回流过程中,也存在于教育实践中。教育实践与教育概念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外化现象,全人教育的概念在实践中也呈现外化。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类型
卓泽林
2020, (4): 33-43.
摘要:
创业教育组织是高校推行面向全体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运作载体和基本保障。美国高校在推动创业教育上依托不同性质和类型的组织,主要包括大学创业办公室、创业中心和创业学院,这三种创业教育组织类型各有优劣势;我国高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依托创业学院这一枢纽型的组织类型。结合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经验以及我国创业教育组织发展现状,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在运作过程中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组织教育理念上保证全校性落地;组织治理上构建专人管理的运行机制,加强外部协作;组织保障上落实系列质量保障措施。
欧洲法语国家教育研究格局的演变述要
平功波
2020, (4): 44-50.
摘要:
在法国,教育研究出现在经验的人文学科之中。整个19世纪,它一直"镶嵌"于其中而不谈论自身的独立性。20世纪初,欧洲法语国家量化方法的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知识增长,独立形态的教育科学初具雏形;欧洲法语国家经验的教育科学在发轫之时便与心理学纠缠在一起,社会学的视野也随即展开,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学科共同关注教育现实的"割据"状态,在建制上以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为代表;教育实践本身对整体性的要求打破了这种割据状态,尤其是,政策制定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教育研究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并设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割据主义"与"整体主义"的知识生产方式可能导致了法国在20世纪晚期的一种泾渭分明的知识格局。
基础教育
新时代教师的三大核心素养缺陷与建议
孙刚成, 汶莎莎
2020, (4): 51-58.
摘要(337) PDF(20)
摘要:
新时代衍生了很多新的发展观念与社会需求,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创新素养、终身学习素养和信息素养,并能够在三大核心素养帮助下成长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学习变革的现代化教师。但是,现实世界的教师存在创新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和信息意识淡薄,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加工与利用能力不足,发展内驱力不强等现实问题。所以,新时代的教师急需通过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构和基于人工智能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变革,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终身学习与发展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真正承担起教育面向未来变革的国家使命。
回顾与反思:近十年我国单元教学设计述评
邵朝友, 杨宇凡
2020, (4): 59-68.
摘要(472) PDF(302)
摘要:
我国素养导向的教育背景下,单元教学成为教学设计的焦点。通过文献收集与整理,从单元设计的界定、理论基础、单元设计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单元目标确定、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六大维度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单元设计以学科内整合为主,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扎实的实施工具。为推进单元设计,首先拓宽单元设计的视野,不仅要考虑单元内整合也要考虑单元之间的整合,不仅要考虑学科内整合也要考虑超越学科的整合;其次研发单元设计的工具,即设计统整性单元目标与大概念、问题化单元目标、情境化与生活化单元核心学习活动、开发统整性单元评价任务;再次加强单元设计的理论建设,即拓宽单元设计的知识基础、梳理单元设计的模式、规范单元设计的术语。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儿童观的历史演进与反思
刘秋凤
2020, (4): 69-77.
摘要(616) PDF(35)
摘要: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本身及其价值的总态度。儿童观的形成不仅受特定社会背景影响,而且受西方儿童文化与观念的影响。在五四运动至21世纪以来的100年历史长河中,我国儿童观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五四运动前,儿童是"工具",是个人财产,体现的是"家庭本位"儿童观;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西方文化思想为我国儿童观带来了新思潮,迎来了"儿童本位"儿童观;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儿童成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社会本位"儿童观出现;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儿童再次被"发现","儿童本位"儿童观得以重生;进入21世纪至今,时代进步促使我们不断追寻"儿童本位"儿童观的现代化内涵。
高等教育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高校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屈小爽, 赵建海, 张大鹏
2020, (4): 78-84.
摘要(386) PDF(251)
摘要:
师生互动关系在线教学的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在线教学是师生在网络教学空间中构建的完整互动仪式。结合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高校线上教学调研报告,从互动仪式情境、主体、流程和效果四个方面,指出目前在线课堂互动仪式存在的问题: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情境仪式感不强、互动主体角色履行不足、互动流程过于程序化、互动仪式缺乏情感关注。营造师生互动情境的仪式感、明确互动主体的角色地位、融合信息化和人性化的互动流程、构建具有情感连带的全面育人机制等,可促进高校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提升在线教学效果。
基于知识形态构建的产教融合本质及其实施途径
胡赤弟, 江春华
2020, (4): 85-93.
摘要:
产教融合是在社会大融合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应然产物,是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的动态演化过程。从本质上来说,产教融合是基于知识自由流动、知识形态相互转化的知识融合,目的在于为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产教融合过程中构建的复合型知识形态,是一种协作式知识形态、一种环境适应性强的知识形态、一种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知识形态、一种混合学习的知识形态。推进实施产教融合必须充分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技术环境,紧密依靠强有力的组织变革,大力培育"双师型"教师团队,以及持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巨星陨落 杏坛恸悲——深切缅怀当代教育家陶西平先生
安文铸
2020, (4): 94-9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