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萨特论人的存在与教育的三重意蕴

韦恩远

韦恩远. 萨特论人的存在与教育的三重意蕴[J]. 现代教育论丛, 2022, (3): 34-41.
引用本文: 韦恩远. 萨特论人的存在与教育的三重意蕴[J]. 现代教育论丛, 2022, (3): 34-41.
WEI Enyuan. Sartre on the Triple Implications of Human Existence and Education[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2, (3): 34-41.
Citation: WEI Enyuan. Sartre on the Triple Implications of Human Existence and Education[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2, (3): 34-41.

萨特论人的存在与教育的三重意蕴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中的教育思想研究”(BAA180025)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G40-02

Sartre on the Triple Implications of Human Existence and Education

  • 摘要: 人是教育的对象。了解人的存在方式,是人通过教育成为人的前提问题。从萨特的现象学观点看,人的自为存在是教育的前提,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以人的自在存在为着眼点,确立教育价值的评判依据是回归人的生活世界;以人的自由存在为目标,教育自由的原则是人的独立选择和为自己负责。萨特对人的存在与教育的思考,对反思当前教育实践中异化人之处境的现象有启发意义。

     

  • [1] 舒志定.马克思为教育设定的人学前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8(1):26-34.
    [2] 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3] 贾江鸿.萨特论认识:反思意识,还是非反思意识?[J].河北学刊, 2017, 37(1):17-22.
    [4] 让-保罗·萨特.自我的超越性[M].杜小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5] 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6] 保罗·蒂利希.存在的勇气[M].成穷,王作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9.
    [7] 鲁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 1996(2):3-6.
    [8]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9] 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M].宋广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10] 洛伦·巴里特,托恩·比克曼,汉斯·布利克,等.教育的现象学研究手册[M].刘洁,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11] 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12]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阐释[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3.
    [13] 考夫曼.存在主义: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沙特[M].陈鼓应,孟祥森,译.北京:中华书局, 2020.
    [14] 威廉·斯潘诺斯.教育的终结[M].王成兵,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15]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16] 李守利.以事件的方式存在——人的实际性与超越性[J].江苏社会科学, 2010(2):20-24.
    [17] 高青海,何林.萨特:存在给自由带上镣铐[M].沈阳:辽海出版社, 1999.
    [18] 阙玉叶.论萨特自由观的本体论内涵——从人为性和超越性角度剖析萨特的自由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 36(11):23-29.
    [19] 埃德蒙德·胡塞尔.胡塞尔选集[M].张庆熊,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7.
    [20] 威廉·赫舍尔.人是谁[M].隗仁连,安希孟,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
    [21] 西蒙娜·德·波伏瓦.永别的仪式·同让-保尔·萨特的谈话[M].黄忠晶,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6.
    [22]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钱春绮,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23] 饶娣清.人的存在、人的自由与人的责任——萨特自由观新释[J].广东社会科学, 2006(1):66-70.
    [24]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5] 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26] 李凤.萨特说人的自由[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
    [27] 威廉·德雷谢维奇.优秀的绵羊[M].林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6.
    [28] 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M].周国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2.
    [29] 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M].侯定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0] 刘小枫,陈少明.古典传统与自由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31] 哈佛燕京学社.启蒙的反思[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32]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92
  • HTML全文浏览量:  112
  • PDF下载量:  2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1-14
  • 刊出日期:  2022-06-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