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inuity and Alteration in Chao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in the 1920s
-
摘要: 北京大学教育学系的酝酿与设立,一方面与借鉴德国注重教育之哲学研究的经验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大学培养中等教育师资的现实驱动。20世纪20年代,北京高等教育格局随政局经历了数次变动。在乱局中,北京大学教育学系的三任教授会主任皆因时局去职,师资、课程亦随政局频繁变动。但教育学系的课程变动中有稳定因素,即一直注重哲学相关课程。以陈大齐为代表的哲学系教授,注重培养教育学系学生的学识根底。北京大学复校后,陈大齐、戴夏主持教育学系,教员聘请和课程开设具有明显的德国倾向。但有德国留学背景的教授遭到学生的抵制。随着北平高等教育及北京大学经费和人才的衰败,北京大学教育学系也尽显颓相。Abstract: The brewing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was connected with both German tradition of philosophical study of education and the realistic need for training secondary education teachers. The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Beijing had undergone several changes under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1920s. Three deans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were dismissed because of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The faculties and courses also changed frequently under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However, the courses of philosophy as core curriculum in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as a stable factor. The professors of philosophy, represented by CHEN Daqi, focused on developing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students. After the resump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CHEN Daqi and DAI Xia took over leadership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he faculty recruitment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is department hence had a clear German characteristic. But the professors with Germa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ere resisted by student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ent backward with the decrease of funding and talents in Peking University.
-
Key words:
- Peking University /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 CAI Yuanpei /
- CHEN Daqi /
- JIANG Menglin
-
[1] 周谷平等. 中国近代大学的现代转型:移植调适与发展[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2] 教育学系教员及所授科目一览表[M]//王学珍.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二.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755-1756. [3] 项建英. 民国时期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论略——以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为个案[J]. 高教探索, 2006(5):79-82. [4] 专载:教育学系课程指导书(十三年至十四年度)[J]. 北京大学日刊, 1924(1529):2-3. [5] 李辛之. 北京大学之教育系[J]. 北京大学卅一周年纪念刊, 1929(北京大学卅一周年纪念刊):52-57. [6] 法令:教育部公布大学规程令(民国二年一月十二日部令第一号)[J]. 教育杂志, 1913, 5(1):1-19. [7] 哲学系略史[M]//王学珍.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中.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742-1745. [8] 沈尹默. 我和北大[M].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编辑委员会. 文史资料选辑61. 北京:中华书局, 1979:222-237. [9] 改订文科课程会议纪事(第二次第三次会议议决案)[J]. 北京大学日刊, 1917(15):2. [10] 北京大学之近讯静观[N]. 申报, 1919-8-18(6). [11] 国立北京大学学科课程一览(八年度至九年度)[M]//王学珍.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中.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078-1085. [12] 教务处启事[J]. 北京大学日刊, 1921(860):1. [13] 注册部通告[J]. 北京大学日刊, 1921(809):2. [14] 国立北京大学职员录(中华民国十一年六月编)[M]//王学珍.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上.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373-376. [15] 哲学系同学会编. 北京大学哲学系之过去与将来[J]. 北京大学卅一周年纪念刊, 1929(北京大学卅一周年纪念刊):62. [16] 注册部布告[J]. 北京大学日刊, 1923(1212):1. [17] 北大教育研究会成立纪实[M]//王学珍.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中.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535-1536. [18] 北大教育研究会启事[J]. 北京大学日刊, 1922(982):4. [19] 李建勋. 改正蔡元培君对于废止法专案说明书内之失实处[N]. 晨报, 1922-08-10(7). [20] 姜琦. 从欧美日本的教育研究方法说到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状况与趋势[J]. 中华教育界, 1932, 19(12):23-40. [21] 方惇颐. 现代教育研究的演进及其趋势[J]. 广东教育, 1946, 1(2):24-27. [22] 校长布告[J]. 北京大学日刊, 1924(1574A):1. [23] 校长布告[J]. 北京大学日刊, 1926(1984):1. [24] 张耀杰. 民国背景——政学两界人和事[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170-171. [25] 本科教务及事务会议[M]//王学珍.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中.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033. [26] 教育总长刘哲呈大元帅请奖给京师国立大学校职教员林修竹等文杏章缮单呈鉴文(附单)[J]. 政府公报, 1928(4326):1-2. [27] 邓菊英, 高莹. 北京近代教育行政史料[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5:100. [28] 北大教授多往厦大[M]//王学珍.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上.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518. [29] 注册部布告(二)[J]. 北京大学日刊, 1926(1873):1. [30] 选习戴夏先生的功课的同学注意[J]. 北京大学日刊, 1926(1918):2. [31] 戴夏启事[J]. 北京大学日刊, 1926(1918):3. [32] 胡适. 丁文江的传记[M]//欧阳哲生编. 胡适文集(第7卷).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493-494. [33] 国立大学校条例[J]. 教育公报, 1924, 11(3):1-3. [34] 李建勋. 教育学院之概况及其计划[J]. 师大月刊, 1932(1):1-27. [35] 陈世棻, 关蔚华. 关于请求成立教育系的报告[J]. 北京大学日刊, 1923(1318):3. [36] 国立北京大学教育学系课程指导书(十四年至十五年度)[M]//王学珍.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二.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140-1145. [37] 胡适. 在北大开学典礼上的致词[M]//欧阳哲生编. 胡适文集(第12卷).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497. [38] 刘绍唐主编. 民国人物小传(第6册)[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5:310-311. [39] 本届各系主任姓名(十八年三月十五日选举)[M]//王学珍.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中.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841. [40] 国民政府令(十八年九月十六日)[M]//王学珍.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上.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275. [41] 社报:上海事务所报告[J]. 学艺, 1923, 5(1):1. [42] 刘国铭.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政职官人物志[M]. 北京:春秋出版社, 1989:52. [43] 北京大学之教育系[N]. 大公报, 1930-08-01(4). [44] 定期改选教务长(附各学系主任名单一张)[M]//王学珍.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上.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96-197. [45] 哲学系同学会常会纪事[M]//王学珍.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中.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750-1752. [46] 本校七月份发聘书聘请之新旧教授名单[J]. 北大日刊, 1929(2220):1. [47] 发聘书聘请之新旧教授及讲师名单(续)[J]. 北大日刊, 1929(2222):1. [48] 刘国铭等. 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上册)[M]. 北京:团结出版社, 2005:52. [49] 刘钧. 希望你往更光明的路上走[J]. 北大学生周刊, 1930, 1(2):12. [50] 师大教育系积极工作:主任邱椿拟定工作大纲(续)[N]. 1929-8-6(5). [5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 中国社会科学家自述[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485-486. [52] 北平教育界的实在问题[N]. 大公报, 1930-09-24(12). [53] 戈文东. 观察北大衰微中的基本原因[N]. 大公报, 1930-08-06(11). [54] 短评:金字招牌变成锈[N]. 大公报, 1930-08-01(4). [55] 注册部布告(二)[J]. 北京大学日刊, 1929(2258):2. [56] 刘钧. 工作学校要义序[J]. 商务印书馆出版周刊, 1935(136):9-11. [57] 季子. 中国大学教育的悲哀[N]. 大公报, 1930-09-03(11). [58] 教部规定三大学改进教务事项[M]//王学珍.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中.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034-1035. [59] 豫省教育界派别之斗争:大学毕业后难谋出路, 返省找饭碗抢夺校长[N]. 大公报, 1933-7-24. [60] 田正平, 张寅.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厅长群体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 2014(9):74-83. [61] 民国二十四年度国立北京大学一览[M]. 北平:国立北京大学, 1935:139-159.
点击查看大图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01
- HTML全文浏览量: 67
- PDF下载量: 17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