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物质丰裕时代德育的价值逻辑——兼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必要与可能

肖金星

肖金星. 物质丰裕时代德育的价值逻辑——兼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必要与可能[J]. 现代教育论丛, 2023, (2): 44-55.
引用本文: 肖金星. 物质丰裕时代德育的价值逻辑——兼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必要与可能[J]. 现代教育论丛, 2023, (2): 44-55.
XIAO Jinxing. Value Logic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Material Abundance: On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Post-materialism' Value Education[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3, (2): 44-55.
Citation: XIAO Jinxing. Value Logic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Material Abundance: On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Post-materialism" Value Education[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3, (2): 44-55.

物质丰裕时代德育的价值逻辑——兼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必要与可能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肖金星,女,河南南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和德育原理,电子邮箱:838207931@qq.com

  • 中图分类号: G40-012.9

Value Logic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Material Abundance: On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Post-materialism" Value Education

  • 摘要: 物质丰裕时代人们的优势需要已经由生存层次的需要转化为生活层次的需要。物质丰裕时代显现出了明确的美好生活指向及其实现的可能性。与之契合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作为物质丰裕时代的核心价值正在兴起。德育面临着新的价值语境,且势必要在后物质主义的引领下对美好生活做出回应。当前物质主义制约着德育对美好生活的回应,使得当代人具有道德动机的动力性匮乏、道德目的的个体意义弱化、道德行为的保守适应三方面的弱势。后物质主义在动机上呼吁内在动机、在目的上注重个体意义、在行为上强调开拓创新,从而对物质主义之弊有所超越,并可能引领德育发展的方向。当代德育要从认知澄清与情感激发维度唤醒学生道德动机的内生性动力,从个体享用与自我实现维度引导学生道德目的的个性化诠释,从全面发展与现实超越维度强化学生道德行为的开拓创新性。

     

  • [1] 檀传宝. 发展范式转型的意味——论"2019年以后"的中国与中国教育应有的变革[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8): 64-6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YX202208018.htm
    [2] 王道俊, 王汉澜. 教育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330.
    [3] 檀传宝. "德""育"是什么?—德育概念的理解与德育实效的提高[J]. 中国德育, 2016(17): 31-3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EYU201617017.htm
    [4] 孙楠. 德育变革的社会背景及现代价值立场[J]. 现代教育科学, 2008(1): 104-107. doi: 10.3969/j.issn.1005-5843.2008.01.029
    [5]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6] 杨金华, 耿文秀. 论从"小康生活"到"美好生活"的逻辑演进[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2(2): 82-8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XSJ202202010.htm
    [7] 柳春喜. 全面小康社会与美好生活逻辑关系研究[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22(1): 1-5.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22.02.001
    [8]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601.
    [9] 刘萍. 小康社会建设发展视阈下的美好生活观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7): 58-62. doi: 10.16580/j.sxlljydk.2021.07.010
    [10] 刘云霞, 李包庚. 人民美好生活视域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贡献与时代意义[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 42(6): 23-3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LB202006004.htm
    [11]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 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M]. 张秀琴,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2.
    [12] 卢风. 超越物质主义[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1(4): 154-16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HDZ201604012.htm
    [13] 林滨, 江虹.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美好生活的价值取向—基于后物质主义理论视角[J]. 学习论坛, 2019(4): 69-7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XNT201904011.htm
    [14] INGLEHART R. Modern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 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43 Societie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 337.
    [15]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 静悄悄的革命: 西方民众变化中的价值观和政治方式[M]. 叶丽娟,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16] 李艳霞.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现实观照与理论旨趣[J]. 人民论坛, 2020, 658(4): 132-13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MLT202004050.htm
    [17] 包蕾萍. 深度现代化: "80后""90后"群体的价值冲突与认同[J]. 中国青年研究, 2019(8): 47-5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QL201908005.htm
    [18] 鲁洁.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价值取向[J]. 求是, 1994(4): 37-4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USI199404009.htm
    [19] 王雨辰. 论生态文明的后物质主义幸福观和共同体价值观[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7(4): 17-2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ZS202004004.htm
    [20] 鲁洁. 道德教育: 一种超越[J]. 中国教育学刊, 1994(6): 2-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YX406.000.htm
    [21] 张志丹. 解构与超越: 当代物质主义的哲学追问[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 27-3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SS201701004.htm
    [22] 黄绍琪. 西方物质主义研究述评[J]. 商业时代, 2008(16): 12, 2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YJJ200816006.htm
    [23] 杰弗里·米勒. 超市里的原始人: 什么是人类最根本的消费动机[M]. 苏健, 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 333-334.
    [24] 李玲, 金盛华. Schwartz价值观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J]. 心理科学, 2016, 39(1): 191-19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KX201601029.htm
    [25] 檀传宝. 德性、德性生活的实存与历史──对于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本质的思考[J]. 江苏高教, 2000(1): 36-4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SGJ200001008.htm
    [26] 周开济, 鲁林, 王映朝, 等. 个体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8): 500-50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JS201708007.htm
    [27] 周国富. 试论我国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J]. 浙江社会科学, 2010(8): 8-1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SH201008003.htm
    [28] 肖可星.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J]. 教育实践与研究(C), 2020(3): 29-3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YC202003011.htm
    [29] 全晓洁, 靳玉乐. 从生存到发展: 学校课程对传统文化道德价值的继承与超越[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21(3): 104-10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SJY201903017.htm
    [30] 鲁洁. 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4): 1-6, 6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XK200104000.htm
    [31] 鲁洁. 市场经济与学校道德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 1995(4): 17-1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DJ199504008.htm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9
  • HTML全文浏览量:  187
  • PDF下载量:  2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0-2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6-03
  • 刊出日期:  2023-03-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