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and Reflection of China’s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Research During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经历了萌芽、升温、蓬勃发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相关研究开始萌芽,第二阶段侧重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与普及,第三阶段则将重点放在民族团结教育效果的提升及其理论构建等方面。整体而言,相关研究沿着两条脉络发展和延续:其一是包括政策、课程、教材、师资、活动及存在的问题等在内的实践层面;其二是包括民族团结教育意义、目的、研究范式、相关理论等的理论层面。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具象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为研究者探索其抽象的特征与规律奠定了基础,而抽象、宏观层面的民族团结教育则为教育实践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从而表现出从具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象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体系的构建与发展。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during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has experienced three periods including germination, warming up, and flourishing. The correlated research germinated during the first period and focused on publicity and popularization of national unity during the second period. During the third period, researchers mainly focu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efficiency and theory construction. Generally speaking, related studies developed and continued along two levels: practical level including policies, course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s, activiti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s well as theoretical level including significance, purpose, paradigm and related theories of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Practice and theory are complementary, concrete practice of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established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its abstract features and laws, while abstract and macro-level theory of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provided basis and guidance for its practice. This show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research system 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and from abstract to concrete.
-
[1] 唐奇甜. 略论民族科学研究的地位、作用与方法[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2):85-91. [2] 桑军.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J]. 民族研究, 1983(1):1-5. [3] 钱放. 阐发少数民族的历史贡献,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J]. 历史教学问题, 1984(2):18-21. [4] 卡德尔. 在民族团结问题上要着重教育青少年[J]. 中国民族, 1984(2):21. [5] 郑致峬. 从实际出发加强民族团结教育[J]. 新疆社会科学, 1989(2):53-57. [6] 周竞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深化[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 213(3):129-134. [7] 贾那布尔.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J]. 实事求是, 1992(3):1-3. [8] 白音. 在民族地区要积极向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J]. 人民教育, 1991(11):13-14. [9] 黄志源. 民族团结教育与小学历史教学[J]. 江苏教育,1992(17):43. [10] 党办文.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必须把民族团结教育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1995(3):23-25. [11] 乌尔希叶夫.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民族团结[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1995(2):34-36. [12]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EB/OL].(2014-10-04)[2019-01-14].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51935/176588/176597/10556627.html. [13] 司永成. 民族教育政策法规选编[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1:166-168. [14] 胡锦涛.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 今日民族, 2005(6):4-11.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08-11-26)[2018-10-14].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2642/moe_2643/tnull_44510.html. [16] 夏铸. 认真贯彻中央精神, 深入开展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为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睦和国家的统一作出贡献[J]. 中国民族教育,1999(3):9-10. [17] 李先猷. 统一思想扎实工作推进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J]. 中国民族教育,2001(5):33-35. [18] 沈成军. 新时期如何搞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J]. 中国民族教育,2003(4):26-27. [19] 权德毅. 喀什地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J]. 党建,1997(11):46. [20] 李颐扬. 认识·教育·支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体会[J]. 中国民族教育,1999(6):26-27. [21] 紫萍. 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添彩——曲靖市民宗委抓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纪实[J]. 今日民族,2004(4):58-59. [22] 罗万金. 心有目标学有楷模——大理州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纪实[J]. 今日民族,2004(9):61. [23] 严庆, 青觉. 我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回顾及展望[J]. 民族教育研究,2007(1):50-56. [24] 卢贵子. 中小学德育课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4):185-188. [25] 郭丽华, 何继春. 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J]. 中国民族教育,2004(3):26-27. [26] 任一峰, 倪培霖.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几点思考[J].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S2):64-67. [27] 张颖, 刘其顺, 张景一. 谈民族团结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2(1):71-74. [28] 常再起. 寓民族团结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9):22.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EB/OL]. (2009-05-11)[2018-10-1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9/s3081/200907/t20090707_77786.html. [30]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J]. 四川统一战线, 2014(11):10-12. [31] 麦然. 浅谈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J]. 民族论坛, 2005(8):61-62. [32] 孙军.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探索[J]. 上海教育科研, 2009(11):88-89. [33] 尹可丽, 张敏, 张积家.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认同及族际交往的影响[J]. 民族教育研究,2016,27(3):57-63. [34] 赵英. 新时代青海藏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刍议[J]. 民族教育研究,2018,29(4):14-20. [35] 杨亚军. 民族团结教育走入中小学课堂的形式应多样化[J]. 民族论坛,2010(4):29. [36] 吴明海, 顾玉军. 民族团结教育与乡土教材建设问题的思考[C]. 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2009:86-91. [37] 罗嘉福. 认真做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J]. 中国民族教育, 2009(3):21-22. [38] 高长生. 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性[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33):41-42. [39] 严庆, 刘雪杉. 民族交往: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以内地西藏班(校)为例[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91-95. [40] 何佳洁, 田淑卿. 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法途径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8):112-115. [41] 刘桂荣. 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J]. 民族教育研究,2010,21(4):71-76. [42] 刘瑜. 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路径研究[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2):173-176. [43] 常永才,John W.Berry. 从文化认同与涵化视角看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深化——基于文化互动心理研究的初步分析[J]. 民族教育研究,2010,21(6):18-22. [44] 张勇. 理解教育视域下的边疆中学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基于一项民族团结教育的行动实践[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3):143-148. [45] 苏德, 张良."多元一体"理论下的民族团结教育及其实施路径探究[J]. 学术论坛,2017,40(3):166-171. [46] 赵新国, 毛燕. 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实践及启示[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13(3):91-93. [47] 熊坤新, 胡琦.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与实践及启示[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3):5-9. [48] 乌小花.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的多维度与新内涵[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6):28-35. [49] 李资源. 论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思想与实践[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5):43-48.
点击查看大图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70
- HTML全文浏览量: 95
- PDF下载量: 16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