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从“安身立命”到“社会改造”——梁漱溟对现代新儒家“成人”之教的省思

任晓栋

任晓栋. 从“安身立命”到“社会改造”——梁漱溟对现代新儒家“成人”之教的省思[J]. 现代教育论丛, 2024, (3): 17-27.
引用本文: 任晓栋. 从“安身立命”到“社会改造”——梁漱溟对现代新儒家“成人”之教的省思[J]. 现代教育论丛, 2024, (3): 17-27.
REN Xiaodong. From the 'Settlement of Life' to 'Social Shaping': Rethinking 'Adulthood' Education of Neo-Confucianism Based on Liang Shuming's Educational Thought[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4, (3): 17-27.
Citation: REN Xiaodong. From the "Settlement of Life" to "Social Shaping": Rethinking "Adulthood" Education of Neo-Confucianism Based on Liang Shuming's Educational Thought[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4, (3): 17-27.

从“安身立命”到“社会改造”——梁漱溟对现代新儒家“成人”之教的省思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任晓栋,女,浙江杭州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史、高等艺术教育和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个案研究,电子邮箱:erweichongzi@163.com

  • 中图分类号: G529

From the "Settlement of Life" to "Social Shaping": Rethinking "Adulthood" Education of Neo-Confucianism Based on Liang Shuming's Educational Thought

  • 摘要: 梁漱溟及其同道者以教育通向中国社会改造的道路,在儒家“成人”之教的“现代”转化中颇具代表意义。梁氏的教育道路围绕其“两大问题”展开,并以“人生问题”为根本。他以“成人”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脉络可概括为:以“情意教育”导向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以社会主体塑造通向社会文化的整体重建。其中的关键在于两点:其一,使着意于“内”的“成人”之教,发展出其向“外”进取的一面;其二,使“修身成德”的“养性”之道,转化出“能群”“为公”的力量。由此,梁漱溟在泰州学派“觉民行道”之路的基础上,通过对儒家两大经典命题“孔颜之乐”“成己成物”内涵的发展,从转“欲”为“刚”和生命“创造”两个层面,建构其以安身立命的“成人”之教通向人生与社会之整体重塑的教育道路。亦即,以立足人伦日用、深入生活世界的教育,启人自觉、贯通身心;以身心贯通的教育,导向自我创造与社会创造、人的塑造与社会塑造的同步共构。在这条由心灵至社会的教育道路中,还隐伏着他对儒家“内圣外王”之学的“现代”转化——心灵事业与社会事业的同构。

     

  • [1] 熊十力. 存斋随笔[M]//萧萐父, 郭齐勇, 主编. 熊十力全集(第七卷),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841.
    [2] 梁漱溟. 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晚年口述[M].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006: 305-306.
    [3]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 梁漱溟全集(第三卷).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5.
    [4] 钱穆.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M]//国史新论(新校本).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2: 213.
    [5] 梁漱溟. 教育与人生——梁漱溟教育文集[M].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2: 5.
    [6]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 梁漱溟全集(第一卷).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7] 唐君毅. 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M]. 台北: 学生书局, 1986: 382.
    [8]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9] 余英时. 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32-133.
    [10] 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魏莉, 译.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8: 102.
    [11] 梁漱溟. 杜威教育哲学之根本观念[M]//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 梁漱溟全集(第七卷).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699.
    [12] 傅斯年. 中国学校制度之批评[M]//傅斯年全集(第六册). 台北: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0: 119-126.
    [13] 艾恺.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M]. 王宗, 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11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4
  • HTML全文浏览量:  103
  • PDF下载量:  7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2-27
  • 刊出日期:  2024-06-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