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关系转向下教育政策执行的文化叙事

刘惠

刘惠. 关系转向下教育政策执行的文化叙事[J]. 现代教育论丛, 2025, (5): 30-38.
引用本文: 刘惠. 关系转向下教育政策执行的文化叙事[J]. 现代教育论丛, 2025, (5): 30-38.
LIU Hui. The Cultural Narra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al Theory[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5, (5): 30-38.
Citation: LIU Hui. The Cultural Narra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al Theory[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5, (5): 30-38.

关系转向下教育政策执行的文化叙事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新时代学校‘体教融合’政策执行机制研究” 2021QN02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惠,女,湖南长沙人,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执行,电子邮箱:lhhellotou@126.com

  • 中图分类号: G40-011.8

The Cultural Narra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al Theory

  • 摘要: 关系理论认为教育政策执行者的政策阐释与行动是一种嵌入文化的关系表达,是教育政策执行者在多重关系文化网络中的协作行动。基于关系理论,教育政策执行的文化叙事摒弃以往西方基于“有界个体”建构起来的叙事方式,转而以“关系”作为分析原点,从“上面-下面”关系维度,审视教育政策认同的文化基础;从“里面-外面”关系维度,分析“大场域”与“小场域”的文化嵌套与交互影响;从“前面-后面”关系维度,审视文化变迁下个体意义生成的流变。关系转向视野下,教育政策执行的文化叙事为优化教育政策执行的文化“工具箱”,凝聚教育政策执行的文化力量以及提升整体性治理能力提供启示。

     

  • 图  1  关系转向视野下教育政策执行文化叙事的三维空间图

  • [1]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A/OL]. (2022-08-16)[2024-08-23]. http://www.gov.cn/zhengce/2022-08/16/content_5705612.htm.
    [2] 迈克尔·彼得斯. 后结构主义、政治与教育[M]. 邵燕楠, 译.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67.
    [3] 李玲. 教育政策执行的三种视角及其比较[J]. 外国教育研究, 2018(12): 89-98.
    [4] 刁培萼. 教育文化学[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57.
    [5] SMITH T B.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J]. Policy sciences, 1973(2): 197-209.
    [6] 迈克·希尔, 彼特·休普. 执行公共政策[M]. 黄健荣,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78.
    [7] DELEON P. The missing link revisited: Contemporary implementation research[J]. Policy studies review, 1999 (3/4): 311-338.
    [8] 曾荣光. 理解教育政策的意义——质性取向在政策研究中的定位[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1(1): 152-180.
    [9] THORNTON P H, OCASIO W, LOUNSBURY M L. The institutional logics perspective: A new approach to culture, structure and proces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2-4.
    [10] 布鲁斯·富勒. 标准化童年: 美国学前教育的政治与文化之争[M]. 宋映泉,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2: 19.
    [11] 谢维和. 中国教育治理的文化秉性[J]. 教育研究, 2023(7): 9-12.
    [12] 翟学伟. 儒家的社会建构: 中国社会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探讨[J]. 社会理论学报, 1999(1): 53-80
    [13] 翟学伟. 关系理论的演变、评议及其展望——构建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背景下的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4): 128-136.
    [14] 肯尼思·J. 格根. 关系性存在: 超越自我与共同体[M]. 杨莉萍,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5-61.
    [15] GEERTZ C. From the native's point of view: On the nature of anthropological understanding[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974(1): 26-45.
    [16] 韩伟. 教育研究的关系转向: 缘起、议题与展望[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2(4): 33-43.
    [17] 托马斯·R·戴伊. 理解公共政策: 第12版[M]. 谢明,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1.
    [18] 刘复兴. 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52.
    [19] JIAN L. Examining massification policie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for equality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 cultural perspective[J]. Higher education, 2012(5): 647-660.
    [20] 秦德君. 中国国民文化光谱: 一个有趣的文化难题——"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国国民文化特质分析[J]. 学术界. 2017(9): 43-54.
    [21] 让-马克·夸克. 合法性与政治[M]. 佟心平, 王远飞, 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17.
    [22] 苏国勋. 理性化及其限制[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195-198.
    [23] FLIGSTEIN N, MCADAM D. A theory of field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238.
    [24] COBURN C E. Beyond decoupling: Rethin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classroom[J].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04(3): 211-244.
    [25] 谭光鼎, 王丽云. 教育社会学: 人物与思想[M]. 台北: 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6: 155-180.
    [26] 刘惠. 文化分析: 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新方法[J]. 教育学报. 2023(4): 70-82.
    [27] 周晓虹. 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4: 35.
    [28] 鲁洁. 关系中的人: 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 教育研究, 2002(7): 3-9.
    [29] 祁占勇, 王书琴. "双减"政策执行的碎片化困境及整体性治理[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2(6): 13-22+74.
  • 加载中
图(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
  • HTML全文浏览量:  14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5-03-0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11-01
  • 刊出日期:  2025-10-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