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为了找份好工作”:研究生社会时间安排的典型叙事

林小英 吴霞

林小英, 吴霞. “为了找份好工作”:研究生社会时间安排的典型叙事[J]. 现代教育论丛, 2023, (1): 67-82.
引用本文: 林小英, 吴霞. “为了找份好工作”:研究生社会时间安排的典型叙事[J]. 现代教育论丛, 2023, (1): 67-82.
LIN Xiaoying, WU Xia. 'To Find a Good Job': A Typical Narrative of Graduate Students' Social Scheduling[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3, (1): 67-82.
Citation: LIN Xiaoying, WU Xia. "To Find a Good Job": A Typical Narrative of Graduate Students' Social Scheduling[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3, (1): 67-82.

“为了找份好工作”:研究生社会时间安排的典型叙事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林小英,女,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质性研究,电子邮箱:xylin@pku.edu.cn

    吴霞,女,北京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管理、干部管理

  • 中图分类号: G643

"To Find a Good Job": A Typical Narrative of Graduate Students' Social Scheduling

  • 摘要: 采用时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将6个硕士研究生受访者对自己研究生阶段的描述整合成一个虚构案例,展现当代研究生典型的一天、一年和整个三年的日常生活,进而探索日常生活的时间安排背后的社会逼迫:读研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这给大学带来了一个需要自我诘问的两难问题:大学究竟是职业训练机构还是追求学术理想的共同体?不论各个大学的管理者如何在这两端所构成的连续体上进行取舍或定位,处在大学的制度时间和市场的公司时间挤压之中的研究生们早就顺应时代做出了选择,并在行动上呈现出同一化和齐平化的趋势。研究生的行为和集体选择,已经与消费主义相当合拍。大学为了学术理想而努力争创“一流”,把各种办学行为都极尽指标化,这与大学生在“为了找份好工作”的挣扎却又如出一辙。

     

  • 表  1  受访人基本信息和访谈情况

    受访者 基本情况 访谈日期 访谈时长
    林晨 学科分类:文科类
      热衷于参与与自己兴趣相关的活动,对学术一点不感兴趣,之所以保研就是希望可以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追求平稳安逸的生活。
    2013.05.23
    2013.08.10
    40分钟
    50分钟
    管欣 学科分类:文科类
      受访者中唯一一名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非常明确自己的读研动机,即让自己变得更具有竞争力,从而找到一份好工作。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为找到理想工作努力在持续考各种英语、专业技能证书。对学术稍有投入但并不感兴趣。
    2013.11.04
    2013.12.05
    50分钟
    60分钟
    陈光 学科分类:文科类
      在学院综合排名较靠前,每门课程的成绩都很高,对课业投入较多。之所以读研是因在本科毕业时没有做好就业准备而选择了逃避。
    2013.08.20 60分钟
    孟彤 学科分类:文科类
      学习成绩较好。本科时期的学术志向到了研究生阶段已所剩无几。对研究生阶段该怎么度过并没有整体的规划,但在其意识里,读研不应该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但还是随波逐流地这样去做了。
    2014.04.09 60分钟
    木子 学科分类:文科类
      从本科时期开始一直到研究生二年级,一直致力于走学术道路。每天披星戴月,刻苦努力。但在研二直博失败后怅然若失,不得不开始回归现实世界,将全副身心投入到找工作中。
    2013.12.15 55分钟
    萌萌 学科分类:理科类
      研究生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每天都很单调地重复着三点一线的路径。对于她来说,并不清楚实习为何物,根本没有机会碰触。
    2014.01.25 45分钟
    下载: 导出CSV
  • [1] 陈洪捷. 观念、知识和高等教育[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2.
    [2] 克龙曼. 教育的终结: 大学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M]. 诸惠芳,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25.
    [3] 约翰·哈萨德. 导论: 关于时间的社会学研究[M]//时间社会学. 朱红文, 李捷译.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21.
    [4] 干成俊. 社会时间是人时间活动的展开——关于马克思哲学时间观的再思考[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2): 175-17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SJI200605023.htm
    [5] 安东尼·吉登斯. 社会的构成[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8.
    [6] 乔治 古尔维奇. 社会时间的频谱[M]. 朱红文, 高宁, 范璐璐, 译.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8-32.
    [7] 雷丁斯. 废墟中的大学[M]. 郭军, 等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8] 博克. 回归大学之道[M]. 侯定凯, 等译. 上海: 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91.
    [9] 理查德·鲁克. 高等教育公司: 营利性大学的崛起[M]. 于培文,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126-127.
  • 加载中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8
  • HTML全文浏览量:  144
  • PDF下载量:  2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0-1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3-22
  • 刊出日期:  2023-01-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