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ramework and Path of Local Practice of Home-School-Community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China: A Grounded Theory Study Based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ase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
摘要: 立足中国本土育人情景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地方实践研究,为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归纳总结近五年60个家校社协同育人地方创新案例,梳理出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的地方框架与路径。研究发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地方实践基本沿循“协同动因—协同主体—协同载体—协同成效—协同动因”这一主线展开。此外,我国各地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因载体不同表现出育人路径差异,形成了项目导向型、平台导向型和平台-项目导向型三种地方实践路径。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local practice of home-school-community cooperativ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local education situation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for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home-school-community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grounded theory method, through summarizing 60 local innovation cases of home-school-communit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combs out the local framework and path of practice of home-school-communit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local practice of home-school-community cooperative education basically follows the thread of "cooperative motivation-cooperative subject-cooperative carrier-cooperative effect-cooperative motivation". In addi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have shown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behaviors due to different carriers, and have formed three local practical paths: project oriented, platform oriented, and platform project oriented.
-
表 1 近五年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的文本资料(摘选)
资料编号 资料类别 资料来源 资料名称 用途 A01 主资料 互联网资料 安徽省合肥市望湖小学: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特色路径 建模 A02 主资料 互联网资料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家校协同育人,这所学校的“三会”模式有新意|“双减”创新案例 建模 A55 主资料 互联网资料 江西省菱湖初中:万载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家校携手,“育”见未来 建模 A56 主资料 互联网资料 浙江省杭州市郁达夫中学:《携手青春相约成长——郁达夫中学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 建模 B01 主资料 政策法规资料 四川省广安出台《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意见》 建模 B04 主资料 政策法规资料 湖南省株洲市《关于印发 < 株洲市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工作实施意见 > 的通知》 建模 C01 三角资料 互联网资料 广东省深圳市麓城外国语小学:精耕细作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家校社协同育人 检验 C04 三角资料 政策法规资料 江苏省《全省家校(园)共育数字化工作方案(试行)》 检验 表 2 开放式、主轴式与选择式编码(摘选)
序号 原始资料(初始概念) 初始范畴 主范畴 核心范畴 1 A26全面提升了家庭成员对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正确认识(强化认识) 育人主体发展 实质性成效 协同成效 2 A17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联盟暨天津市首家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站”(成立示范点) 育人条件强化 条件性成效 3 A10聚焦“双减”下家校社共育重点(政策导向) 政策引领 协同外动因 协同动因 4 A19建立“书信+”共育机制(建立运行机制) 机制引领 5 A55全面渗透家校教育理念(共育理念) 认知引领 协同内动因 6 A44传播最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家长科学家教(提升家教能力) 提升引领 7 A52社区服务中心和物业志愿者服务队伍、保安等积极加入护卫队中,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学生的安全(发挥社会教育力量) 社会支持 协同育人共同体 协同主体 8 A01开展故事爸妈进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家校活动(发挥家庭教育力量) 家庭主体 9 A38立足学校主阵地,将学校打造成社会、家庭的活动、精神、文化中心 学校主导 10 A07高度重视家访工作,特别是对于留守、贫困等特殊家庭 问题解决项目 横向融通项目 协同载体 11 A24深田小学申报并立项省级课题“新时代近邻文化进校园育人模式研究” 研究探索项目 12 A22开设家庭教育必修课、好父母加油站线上课(开设课程) 能力提升项目 13 A08推进“小雏鹰”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使用,通过平台达成“生评—师评—家长评”三方协同育人效果(创建APP) 线上平台 纵向贯通平台 14 A17学校开办“家长同学院”为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提供阵地(成立组织机构) 线下平台 -
[1] 吴月. 多方协同形成齐心育人合力[N]. 人民日报, 2023-02-09(010). [2] 刘振国. 中国社会组织的治理创新——基于地方政府实践的分析[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0(3): 137-144. [3] 马忠虎. 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152. [4] FAGNANO C L, WERBER B Z.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interaction[M].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4: 39. [5] 丁凤良. 人力机制资源"联动"家庭学校社会"共育"——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育·树"若水德育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S2): 144-14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YX2021S2034.htm [6] 郑怀丽. 依托实践基地深耕劳动教育——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欢喜田"劳动特色课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3): 28-30+42. [7] 任正兴. 昆明市校园足球特色小学"家、校、社"联动发展研究[D].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4-5. [8] 徐莹莹. "双减"视域下"家校社"共育智慧平台的建构与探索——以深圳市宝安区海城小学为例[J]. 小学教学研究, 2023(14): 12-13. [9] 罗秋莲, 黄明燕. 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STEAM项目——以"厨余变盆栽"项目为例[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13): 65-67. [10] 刘来兵, 任淑叶. 社区小先生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路径[J]. 基础教育参考, 2022(11): 40-45. [11] 彭聘龄.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26. [12] 方华. 家校社协同育人: 法律是依据更是机遇[N]. 人民政协报, 2021-10-27(010). [13] 唐汉卫. 交叠影响阈理论对我国中小学协同育人的启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4): 102-110. [14] 本刊编辑部. 家校协同育人的重心与机制[J]. 人民教育, 2019(22): 12. [15] [美]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17. [16] 李忠琼, 黄海霞. 厘清家校协同育人中各主体责任边界[J]. 人民教育, 2019(22): 27-29. [17] 顾理澜, 李刚, 张生, 等. "双减"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 2022(4): 10-1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DJY202204002.htm [18] 施久铭, 董筱婷, 魏倩, 等. 让家校社协同回归"育人"初心[J]. 人民教育, 2021(6): 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