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党西民. 视觉文化的权力运作[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2.
|
[2] |
米歇尔. 图像理论[M]. 陈永国, 胡文征,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
|
[3] |
王梓睿, 韩再超. 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编制: 历史演进? 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向[J]. 教育学术月刊, 2023(6): 75-82.
|
[4] |
石鸥. 百年中国教科书论[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5] |
刘树屏.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 凡例二.
|
[6] |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 最新国文教科书: 初小部分第一册[M].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2017.
|
[7] |
陈学恂. 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中[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421.
|
[8] |
李杏保, 顾黄初.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7: 9.
|
[9] |
陈元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普通教育[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189.
|
[10] |
石鸥. 弦诵之声[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9: 20.
|
[11] |
石涛. 苦瓜和尚画语录[M].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 49.
|
[12] |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
[13] |
唐玉玲. 中国画"留白"浅析[J]. 民族艺术, 2014(3): 160-161+150.
|
[14] |
王朝闻. 王朝闻文艺论集: 第三集[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 247.
|
[15] |
周积寅. 中国历代画论: 下册[M].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3.
|
[16] |
吴兆基. 老子·庄子[M]. 北京: 京华出版社, 2001.
|
[17] |
笪重光. 画筌[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 24.
|
[18] |
宗白华. 美学散步[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
[19] |
季羡林. 禅与文化[M]. 北京: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丛书总序.
|
[20] |
刘荫柏. 西游记研究资料[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352.
|
[21] |
俞剑华.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 上[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296.
|
[22] |
高平叔. 蔡元培教育论集[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
[23] |
舒新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上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1: 224.
|
[24] |
陈元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教育思想[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560.
|
[25] |
陆费逵. 论学部编纂之教科书[J]. 出版史料, 2010(3): 125-127.
|
[26] |
戴克敦, 沈颐, 陆费逵. 新制中华高等小学修身教科书: 第一册[M]. 上海: 中华书局, 1913: 封二.
|
[27] |
王建军. 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研究[M]. 广州: 广州教育出版社, 1996: 205.
|
[28] |
黑格尔. 美学: 第一卷[M]. 朱光潜,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 68.
|
[29] |
贝尔. 艺术[M]. 薛华, 译.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4.
|
[30] |
周积寅. 中国画论辑要[M].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85.
|
[31] |
雷莹. 韵外之致——中国画的构图? 着色与神韵[M].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9: 46, 170.
|
[32] |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 最新国文教科书: 初小部分第二册[M].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2017.
|
[33] |
敏泽. 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三卷)[M]. 济南: 齐鲁书社, 1989: 399.
|
[34] |
于安澜. 画论丛刊(上)[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9: 141.
|
[35] |
黄宗羲. 黄宗羲全集: 第一册[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 273.
|
[36] |
邢凯, 徐永义. 中国花鸟画[M]. 济南: 黄河出版社, 1999: 43.
|
[37] |
谢维扬, 房鑫亮. 王国维全集: 第一卷[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9: 461.
|
[38] |
刘九洲. 艺术意境概论[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137.
|
[39] |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 最新国文教科书: 初小部分第五册[M].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2017: 12.
|
[40] |
史铁生. 扶轮问路[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186.
|
[41] |
李砚祖, 芦影.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2.
|
[42] |
康德. 判断力批判: 上卷[M]. 宗白华,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4: 112.
|
[43] |
余秋雨. 中国文脉[M].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 186.
|
[44] |
徐懋庸. 街头文谈[M]. 上海: 光明书局, 1936: 12.
|
[45] |
王学仲. 中国画学谱中国画的基础理论与技法[M].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07: 218.
|
[46] |
刘尧. 教育困境源于教育质量迷失[J]. 教育科学研究, 2018(5): 13-17+43.
|
[47] |
戴岭, 张宝辉, 杨秋.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思维的时代意蕴? 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 远程教育杂志, 2023(3): 75-83.
|
[48] |
姜艳, 李如密.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想象性的触发与建构[J]. 教育科学研究, 2023(4): 66-72.
|
[49] |
储朝晖. 教育改进的想象与实证[N]. 光明日报, 2015-05-12(14).
|
[50] |
苏霍姆林斯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 蔡汀,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50.
|
[51] |
靳玉乐, 王潇晨. 教科书插图的审美特征及其育人功能[J]. 当代教师教育, 2023(1): 1-7.
|
[52] |
李润洲. 完整的人及其教育意蕴[J]. 教育研究, 2020(4): 32.
|
[53] |
陈望衡. 20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问题[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464.
|
[54] |
李伟, 薛文涛. 美育的基本特性、多重价值与提升路径[J]. 教育科学研究, 2022(6): 13-18+71.
|
[55] |
卡西尔. 人论[M] 甘阳,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34.
|
[56] |
姚林群. 学校教育的文化自觉及其实现[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1(1):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