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考生“文理区隔”倾向的形成机制及其跨越——基于“3+1+2”新高考考生选科实践的分析

吴易林 刘儒雅

吴易林, 刘儒雅. 考生“文理区隔”倾向的形成机制及其跨越——基于“3+1+2”新高考考生选科实践的分析[J]. 现代教育论丛, 2024, (3): 47-58.
引用本文: 吴易林, 刘儒雅. 考生“文理区隔”倾向的形成机制及其跨越——基于“3+1+2”新高考考生选科实践的分析[J]. 现代教育论丛, 2024, (3): 47-58.
WU Yilin, LIU Ruya.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ts Leap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Distinction': Analyzing the Practice of Subject Selections in the '3+1+2'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4, (3): 47-58.
Citation: WU Yilin, LIU Ruya.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ts Leap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Distinction": Analyzing the Practice of Subject Selections in the "3+1+2"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4, (3): 47-58.

考生“文理区隔”倾向的形成机制及其跨越——基于“3+1+2”新高考考生选科实践的分析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吴易林,男,湖南张家界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全球化以及高等教育与文化,电子邮箱:yilinwuu@163.com

    刘儒雅,女,山东淄博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学习与发展

  • 中图分类号: G632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ts Leap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Distinction": Analyzing the Practice of Subject Selections in the "3+1+2"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 摘要: 通过对“3+1+2”新高考考生选科实践的分析,探讨其“文理区隔”倾向的形成机制,发现考生“文理区隔”倾向的形成并非线性的“从无到有”,而是根植于其前置先见,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受到情景激发——即由学业期望、思维定势和刻板印象构成的前置先见是考生“文理区隔”倾向形成的合理性来源,社会需求、学校引导和他人影响等情景因素进一步激发了前者的指导作用。此外,新高考赋予考生相对自由的选科权利,使部分考生萌发跨越“文理区隔”的力量,凭借成就累积、学业感受交织的主体参与悬置了前置先见,亦弱化了情景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文理区隔”倾向的形成具有普遍性,而考生跨越该倾向束缚的方法却具有异质性。完善高考制度设计的同时,应以考生的主体参与为重点关照,协同发力。

     

  • 图  1  “3+1+2”新高考考生“文理区隔”的形成及其跨越机制

    表  1  开放式编码结果

    原始数据示例(初始概念) 开放式编码(参考点)
    A31:我觉得文科比较担心大学录取率,就是害怕录不到什么好的学校。(担心大学录取) 大学录取期望(9)
    A31:高考我录取的分也比文科线高了好几十分,选理科更划算。(文理录取分数差异)
    A03:选了物理的话,以后就业面非常广,选择历史的话以后就业面太窄了。(文理就业选择差异) 就业期望(31)
    A09:最终选择物化生是考虑到我以后的职业选项。(职业导向)
    A05:理科毕竟可以选的专业比较多,因此我一开始想的是肯定要往物理方向选。(文理专业选择差异) 专业选择期望(54)
    A32:如果一个学生很想学医学专业的话,他是肯定会选物化生的。(职业导向)
    A03:在选课之前,我一直是文科脑。(文科脑) 文科脑/理科脑(25)
    A14:学了理科后我才发现,我的思维可能更倾向于理科的那种思维。(理科脑)
    A07:觉得理科比较死板一点,会选择比较感性一点的文科。(感知差异) 文理刻板印象(24)
    A12:文科可能偏背诵,偏背诵偏默写,理科偏刷题。(学习方式差异)
    A12:基本上文科选的就是政治历史,理科选的就是物理化学(固定传统)
    A17:纯理的这个思想在大家心中比较受重视一点(地位差异)
    A13:理科男生会觉得他们好像就很有天赋,他们学物理、学化学就很清楚。(性别差异) 性别刻板印象(22)
    A21:女生学文科其实也是很好就业的。(性别优势)
    A28:选择文史类的话可能面对的竞争压力会小一点。(竞争压力) 学业竞争(13)
    A04:首先选物地生的人比较多,然后可能竞争起来个人比较有优势。(竞争优势)
    A02:学了历史和政治的话,然后再配合一门地理,我觉得学习还会更轻松。 学科固定搭配(32)
    A12:当时我们感觉成绩好的好像就是理科偏好。(成绩差异) 理科优绩属性(21)
    A21:理科生就是有那么一点点优越感,因为虚荣心作祟,所以我就选了物理。(地位感知差异)
    A02:可能我们觉得比较容易拿分。(得分导向) 成绩排名(63)
    A06:当时我的数学在文科生中是占优势的,但是在理科生里面就不占优势。(排名导向)
    A06:赋分的成绩会是选文科的更高一点。(赋分影响)
    A19:在大科里面我文科比理科要好一点。(成绩支持)
    A06:我就是比较愿意去多背多记,比较符合文科的一些特点。(学习方式偏好) 学习方式与策略(26)
    A14:那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去学物理、化学或者去学生物,学得会更好一些。(学习策略和安排)
    A07:我的物理基础不好,所以选科的时候不敢去选物理。(学习基础) 学习基础与潜能(47)
    A04:我觉得学习化学会比较吃力,所以放弃了化学。(学习潜能)
    A03:还有一部分其实是那种理科实在学不下去了。(无法胜任) 难易程度感知(44)
    A28:但是在学文科过程中,我有一种突破自我的感觉。(挑战困难)
    A22:我比较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不太愿意到平行班学。(优质环境偏好) 学习氛围感受(14)
    A26:走班一般就在班级里加桌子,所以说他们一般都是坐在班级后面或者最前面,只有这两个位置。感觉不太舒服。(走班客观影响)
    A28:比较喜欢文科班的氛围。(文理氛围偏好)
    A21:物理,我学它的过程不是很快乐的。(学习快乐) 学业情绪(30)
    A26:解一道题很爽、很兴奋的那种感觉(成就兴奋)
    A05:现在我们国家大方向就是基本上还是理科。(需求引导) 社会需求(15)
    A09:今年特别支持鼓励大家选化学。(需求支持)
    A01:在我们学校的话全理的师资力量也是最好的。(师资配置) 教学资源配置(34)
    A02:但学校没有开设这个班,可能就会被分到理科的班。(开班资源)
    A09:就比如说晚自习,然后可能如果是物理的话,他就占两节。(资源倾斜)
    A02:我们学校的话,在还没有分科之前文科的竞争力强。(学校竞争力) 文理氛围(20)
    A13:我们高一的时候排课量也是物理比较多,历史比较少。(重视倾斜)
    A06:给出了一些选科的组合,像是政史地啊,史生地,物化地这些组合。 学科套餐(28)
    A01:就是选物理有百分之九十几的专业可以选,数据会告诉我们。(数据引导) 学校选科引导(26)
    A05:他劝这部分学生去选文科。(直接引导)
    A04:他们也是建议报理科方面,说是未来的就业可能会比较好。 家长建议(40)
    A04:他只是很客观地告诉我们,比如说选物理以后,就业方面可能会稍微更顺畅一点。(客观建议) 教师建议(42)
    A06:老师给我的一些建议他们觉得就是我学政史地比较好。(直接建议)
    A03:因为听好多人说化学后面会非常难,然后我就会产生一些畏惧心理。(同伴影响) 同伴效应(76)
    A04:他建议我选理科,说学起来比文科会稍微轻松一点。(直接建议)
    A07:根据我们学校往年的那些情况来看,选理科的人和选文科的人比较下来,选理科的人很多的,选文科的人比较少。(选科传统)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主轴编码与核心编码结果

    开放式编码 主轴编码 核心编码
    大学录取期望、就业期望、专业选择期望 学业期望(94) 前置先见(231)
    文科脑/理科脑、文理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71)
    学业竞争、学科固定搭配、理科优绩属性 思维定势(66)
    社会需求(15) 情景激发(281)
    教学资源配置、文理氛围、学科套餐、学校选科引导 学校引导(108)
    家长建议、教师建议、同伴效应 他人影响(158)
    成绩排名、学习方式与策略、学习基础与潜能 成就累积(136) 主体参与(224)
    难易程度感知、学习氛围感受、学业情绪 学习感受(88)
    下载: 导出CSV
  • [1] 刘海峰. 高考改革需考虑国情[J]. 教育发展研究, 2022 (7): 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GJ202207012.htm
    [2] 北晚在线. "新高考"模拟选科调查出炉文理科"自助"搭配怎么选?[EB/OL]. (2018-1-10)[2022-12-0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9183637754178497&wfr=spider&for=pc.
    [3] 孙德芳.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重塑[J]. 教育研究, 2022 (7): 79-8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YJ202207007.htm
    [4] 靳萱. 朱永新: 解析取消文理分科[J]. 民主, 2009(3): 18-1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MINZ200903007.htm
    [5] 刘海峰, 唐琴. 高考数学文理分科的历史, 考察与现实思考[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 (12): 67-7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XZ202112010.htm
    [6] 柳博. 新高考制度改革的现状与思考: 制度变迁的视角[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1): 35-4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GJ202001008.htm
    [7] 何善亮.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中文理分科合科问题[J]. 教育科学研究, 2011(6): 21-2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KY201106004.htm
    [8] 吴红斌, 蒋承. 新高考改革对文理科选择及成绩的影响研究——基于ACC数据的实证分析[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9 (2): 127-148+19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PL201902008.htm
    [9] 杜亮, 王伟剑. 通往"科学"之路: 维吾尔、哈萨克和藏族学生文理分科选择的个案研究[J]. 教育学报, 2015 (1): 71-79+12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KJY201501012.htm
    [10] CASPI A, GORSKY P, NITZANI-HENDEL R, et al. Ninth-grad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factors that led them to major in high school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disciplines[J]. Science education, 2019 (5): 1176-1205.
    [11] JACOB M, IANNELLI C, DUTA A, et al. Secondary school subjects and gendered STEM enroll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n Germany, Ireland, and Scotland: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2020(1): 59-78.
    [12] MENDOLIA S, WALKER I. The effect of personality traits on subject choice and performance in high school: evidence from an english cohort[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14, 43(C) : 47-65.
    [13] JIANG S, SIMPKINS S D, ECCLES J S. Individuals' math and science motivation and their subsequent stem choices and achievement in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gender and college generation status differences[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20, (10) : 2137-2151.
    [14] 中国教育报: 新高考带来了哪些新变化——高考综合改革七周年回眸. [EB/OL]. (2021-09-14)[2021-11-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09/t20210914_562841.html?authkey=boxdr3.
    [15] [美] C. 赖特·米尔斯. 社会学的想象力[M]. 陈强, 张永强,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6-7.
    [16] LEVINE R A. Parental goals: a cross cultural view[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52-65.
    [17] 吴秋翔. 专业匹配、学业成绩与就业薪酬——基于高中文理分科与大学人文社会类专业匹配的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21): 32-3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GJ201821009.htm
    [18] 金宏伟, 董乃涵. 新高考学生选择权落实路径探析[J]. 中国考试, 2021(4): 41-4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SYJ202104007.htm
    [19] 布尔迪厄. 国家精英: 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M]. 杨亚平,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8: 291-294.
    [20] TOMA J D. Choosing colleges: how social class and schools structure opportunity (review)[J].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2000 (4): 303-306.
    [21] 周菲. 无声的区隔: 高考文理分科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J]. 高等教育研究, 2019 (3): 30-3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IGH201903006.htm
    [22] 余秀兰, 韩燕. 寒门如何出"贵子"——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阶层突破[J]. 高等教育研究, 2018 (2): 8-1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IGH201802003.htm
    [23]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 (2019-06-19)[2022-02-12].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
    [24] 王新凤. 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效果、多元冲突及其应对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 2022 (7): 41-4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GJ202207008.htm
    [25] 郑若玲, 周钰笙. 英国A Level选考制度的发展动因与内在逻辑——兼论对我国新高考选考改革的启示[J]. 江苏高教, 2022(12): 73-8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SGJ202212011.htm
    [26] 赵延东, 洪岩璧, 徐笑. 兴趣与成绩: 中学生文理倾向的阶层养成[J]. 复旦教育论坛, 2022 (1): 71-7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WZX202201009.htm
    [27] 余秀兰.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民众教育心态[J]. 高等教育研究, 2021 (11): 39-4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IGH202111004.htm
  • 加载中
图(1)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6
  • HTML全文浏览量:  136
  • PDF下载量:  3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10-26
  • 刊出日期:  2024-06-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