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聋文化宣言》的诞生及其教育实践的张力

贺晓星

贺晓星. 《聋文化宣言》的诞生及其教育实践的张力[J]. 现代教育论丛, 2021, (2): 2-16.
引用本文: 贺晓星. 《聋文化宣言》的诞生及其教育实践的张力[J]. 现代教育论丛, 2021, (2): 2-16.
HE Xiaoxing. The Birth of “Manifesto of the Deaf Community” and its Tension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1, (2): 2-16.
Citation: HE Xiaoxing. The Birth of “Manifesto of the Deaf Community” and its Tension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1, (2): 2-16.

《聋文化宣言》的诞生及其教育实践的张力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贺晓星,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社会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图分类号: G53157

The Birth of “Manifesto of the Deaf Community” and its Tension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 摘要: 《聋文化宣言》的发表,是日本特殊教育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它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观点:聋并非残疾,而是文化。承认聋人的文化身份和给予聋人手语以语言的地位,是《聋文化宣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日本的聋教育,在实践层面也呈现了鲜活的教学案例,其目的是在差异性的意义上来标榜聋人的存在价值,思考对听人世界的"融入",探索聋与听两个世界共生共存的可能。本文指出,共生共存的可能,首先应该建立在听人是否能够真正抛弃掉聋就等于残疾之固有观念之上。虽然围绕着《聋文化宣言》存在着不同的声音甚至是教育思想及实践两个层面的冲突和紧张,但"聋文化"思想的生产和传播,切实让人注意到了聋人自己的语言——"日本手语"的魅力与现实意义。只有让更多的听人在观念与实践上认识到聋是残疾乃为一种社会建构,并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改革力量,共生共存才会真正成为可能。

     

  • [1] 贺晓星. "谁来教/如何教聋人最合适:教师观点的考察"[J]. 台湾教育社会学研究, 2006, 2.
    [2] 贺晓星. "日本‘聋文化宣言’:权力政治、社会不平等与文化再生产"[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8, 4.
    [3] 贺晓星, 张媛. "聋教育改革的社会学思考:非政府组织的‘双语双文化’努力"[J]. 教育学报, 2008, 4.
    [4] 贺晓星. "聋教育改革与新教育公平的理论建构", 教育发展研究, 2017, 2.
    [5] 麦克. 扬. 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新探. 谢维和、朱旭东, 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 江藤双惠. 異文化としての「ろう文化」に対峙する聴者, 現代思想臨時増刊ろう文化, 1996, 4.
    [7] 木村晴美、市田泰弘. ろう文化宣言, 現代思想臨時増刊ろう文化, 1996, 4.
    [8] 木村晴美、市田泰弘. ろう文化宣言以後, H. レイ ン編、石村多門訳《聾の経験-18世紀における手話の「発見」》, 東京:東京電機大学出版局, 2000.
    [9] 熊谷一乗. 学校知識の編成に関する社会学的試論, 教育社会学研究, 1983, 38.
    [10] 脇中起余子. 聴覚障害教育これまでとこれから, 京都:北大路書房, 200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43
  • HTML全文浏览量:  141
  • PDF下载量:  3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10-0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7-1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