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教学身体”研究:问题反思、方法论回归与观念重构

张广君 黄洁

张广君, 黄洁. “教学身体”研究:问题反思、方法论回归与观念重构[J]. 现代教育论丛, 2023, (2): 21-33.
引用本文: 张广君, 黄洁. “教学身体”研究:问题反思、方法论回归与观念重构[J]. 现代教育论丛, 2023, (2): 21-33.
Zhang Guangjun, Huang Jie. 'Teaching-learning Body' Research: Question Reflection, Methodological Return and Conceptual Re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3, (2): 21-33.
Citation: Zhang Guangjun, Huang Jie. "Teaching-learning Body" Research: Question Reflection, Methodological Return and Conceptual Re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2023, (2): 21-33.

“教学身体”研究:问题反思、方法论回归与观念重构

基金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1年度项目“中国特色教学哲学学科的创新发展研究” GD21CJY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广君,男,内蒙古科左后旗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哲学,电子邮箱:1085042688@qq.com

    通讯作者:

    黄洁(通讯作者),女,江西抚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哲学,电子邮箱1915674532@qq.com

  • 中图分类号: G40-02

"Teaching-learning Body" Research: Question Reflection, Methodological Return and Conceptual Reconstruction

  • 摘要: “教学身体”是教学语境中的“身体”,教学身体观是对教学中“身体”的根本性认识和整体看法。当前,“教学身体”研究囿于西方认识论视角,以“身体认知”而非“身体”为研究视点,将身体价值局限在知识习得层面,以感官自由偷换身体自由,依赖虚拟技术进行身体交互。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论反思表明,“教学身体”研究需要在本体和价值层面作必要补充。儒家教化思想具有丰富的身体形象,“身体”是具有痛痒恻隐属性、作为生命的现实表征、处于生成过程、需要长期修行的存在。儒家教化机理与身体形象密切相关:教化基于真实的人“身”,顺应身体的生命本能,通过身体的力行体知,重塑与他者间的身体关系等,能够为教学身体观的重构提供启示。生成论教学哲学能够为澄清“教学身体”的基本规定性,探究“教学身体”的价值属性提供思想方法的指导。在此视域下,“教学身体”应该具有身心一体、牵连生命、动态生成和人文互动的形象特质。

     

  • [1] 杨晓. 让"身体"回到教学[J]. 全球教育展望, 2015, 44(2): 3-1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GJN201502002.htm
    [2] 黎兴成, 李中国. 论教学的对象思维及其超越[J]. 教育学术月刊, 2022, 358(5): 97-10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ANG202205014.htm
    [3] 张良. 论具身认知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意蕴[J]. 全球教育展望, 2013, 42(4): 27-32, 6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GJN201304006.htm
    [4] 孟宪云, 刘馥达. 走向具身教学: 学业负担问题消解的逻辑与路径[J]. 课程. 教材. 教法, 2022, 42(2): 73-7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JF202202011.htm
    [5] 杨晓, 毛秀荣. 从"离身"到"具身": 学生思维进阶的特征与路径[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0, 12(6): 24-2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SJG202006005.htm
    [6] 周格. 戏剧性教学: 试论具身教学的进路[J]. 全球教育展望, 2021, 50(6): 27-3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GJN202106003.htm
    [7] 胥兴春, 李晴. 具身视角下儿童教育中身体的缺位与回归[J]. 当代教育科学, 2022(1): 13-2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DJK202201003.htm
    [8] 李莉莉, 焦江丽. 具身认知理念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可能与限度[J]. 当代教育科学, 2022(8): 39-4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DJK202208006.htm
    [9] 张广君. 教学本体论[M]. 兰州: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2: 75, 155.
    [10] 佘时珍. 教化与修身并重——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人"方式对当代的启示[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5(5): 29-3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ZS201805006.htm
    [11] 格明福, 徐蕾. 儒家"身体"正名[J]. 中州学刊, 2011(6): 163-16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XK201106045.htm
    [12] 吴新颖, 严培. 儒家教化本质及当代价值[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1(1): 52-5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XB201701011.htm
    [13] 杨伯峻. 孟子译注: 第2册[M]. 7版.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79-80.
    [14] 王中江. 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14-215.
    [15] 陈立胜. 王阳明"万物一体"论: 从"身-体"的立场看[M]. 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8: 74, 276.
    [16] 张再林. 触觉的双重性: "恻隐之心"之所以成为可能[J]. 浙江社会科学, 2019(11): 76-86, 15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SH201911009.htm
    [17] 说文解字[M]. 上海: 上海书店, 2016: 279, 381.
    [18] 孟子集注[M]. 济南: 齐鲁书社, 1992: 45.
    [19] 朱子全书: 第15册[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20] 黄帝内经: 全二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6: 370, 297.
    [21] 二程集: 第3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 33, 366.
    [22] 徐复观. 中国思想史论续集篇[M]. 上海: 上海书店, 2004: 237.
    [23] 杜维明文集: 第5卷[M]. 武汉: 武汉出版社, 2002.
    [24] 王开元. 普遍性的追寻: 何谓孟子的"恻隐之心"?[J]. 孔子研究, 2020(2): 118-12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ZYJ202002011.htm
    [25] 杜维明. 仁与修身儒家思想论集[M]. 胡军, 丁民雄,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6, 7.
    [26] 申绪璐. 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J]. 江淮论坛, 2011(4): 67-7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HLZ201104010.htm
    [27] 杨庆峰, 张国滨. 以身体为焦点: 由现代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1(6): 30-35, 12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NDS200906010.htm
    [28] 王嘉军. 列维纳斯的身体思想及其身体美学意义[J]. 山东社会科学, 2018(4): 92-9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DSK201804013.htm
    [29] 柏拉图. 斐多: 柏拉图对话录之一[M]. 杨绛, 译. 北京: 三联书店, 2011: 27.
    [30] 黄宗羲全集: 第8册[M]. 浙江: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 114.
    [31] 张再林. 触觉的双重性: "恻隐之心"之所以成为可能[J]. 浙江社会科学, 2019(11): 76-86, 15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SH201911009.htm
    [32] 王中江. 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18.
    [33] 王韶芳, 张广君. 《学记》教学观的身体之维[J]. 现代大学教育, 2021, 37(2): 31-37, 94, 111-11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SJG202102005.htm
    [34] 周文彰, 郭蓉. 论儒家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17(1): 1-6, 1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LB201901001.htm
    [35] 陈立胜. "视"、"见"、"知"——王阳明一体观中的体知因素之分析[J]. 孔子研究, 2006(4): 92-10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ZYJ200604010.htm
    [36] 李渔. 《闲情偶寄》选注[M].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09: 187.
    [37] 余红. 万物皆备我身——王门泰州学身体观的一种诠释[J]. 哲学动态, 2009(4): 53-5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XDT200904009.htm
    [38] 陈立胜. "身不自身": 罗近溪身体论发微[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2(1): 10-1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BDS201201004.htm
    [39] 周卫勇, 曾继耘. 生生之道: 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的理论基础——以《中庸》为主体的研究[J]. 教育学报, 2018, 14(5): 102-10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KJY201805015.htm
    [40] 列·符·赞科夫. 和教师的谈话(大教育书系)[M]. 管海霞, 译.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7: 2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13
  • HTML全文浏览量:  264
  • PDF下载量:  21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2-1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6-03
  • 刊出日期:  2023-03-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