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4年 第2期

教育史论
陈白沙理学观对社会教化的影响
黄明喜, 刘金荣
2024, (2): 5-16.
摘要(312) HTML (103) PDF(63)
摘要:
儒家学者十分注重社会教化,这种观念在明代理学家陈白沙身上格外显著。作为明代理学向心学转变的关键人物,陈白沙秉持导民向善的教化精神,一生致力于社会教化,不仅强调以“诚”为本体的德性观,且以身垂范,通过诗书琴乐等教化方式影响弟子门人,视孝悌为教化着眼点,兼及忍、让、勤、俭、忠、信等诸种美德养成,并倡导读书明理,树立家国一体的教化风尚。陈白沙的社会教化实践富有心学涵养和切己躬行的精神气质。伴随陈白沙的社会名声日隆,岭南百姓以及不少官员深受陈白沙的理学教化思想影响。
教育伦理学现实“问题域”的分析与建构
高树仁, 王鑫
2024, (2): 17-26.
摘要(240) HTML (119) PDF(60)
摘要:
学科知识的增长是一个漫长的累积性演进过程。教育伦理学作为在教育科学和伦理科学之间形成的交叉学科,以教育生活为研究对象,从伦理视角给现实的、普遍的教育生活以规范的引导,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独特的研究范畴和现实“问题域”。从知识衍生发展的路径看,教育伦理学知识体系的累积与研究“问题域”的演进有两条线索: 一条线索是伦理场域下关于“关系”“情理”“道德”等伦理学经典问题在教育伦理情境中的横向映射,另一条线索是教育场域下对于教育“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在教育伦理学知识体系中的纵向迁移。教育伦理学中国化研究需要遵循学科建设之道,实现学术的超循环,通过问题导向的学科知识累积实现学科进阶与学术超越。
教育视觉史料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儿童游戏》和《东影保育院》为例
陆石彦
2024, (2): 27-36.
摘要(201) HTML (133) PDF(64)
摘要:
视觉史料在教育史研究中的价值日益凸显,准确地解读视觉史料需要多元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一项新兴的跨学科方法,有助于拓宽教育史研究的视野、方法和理论框架,推进对教育历史的解读,对当代教育史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为进一步阐明该方法在教育史领域的实际应用,文章选取一种综合分析框架,对《儿童游戏》和《东影保育院》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基础教育
重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框架、基础与路径
霍力岩, 杜宝杰, 林岚
2024, (2): 37-44.
摘要(414) HTML (87) PDF(30)
摘要:
重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是落实党和国家提出坚定文化自信“从娃娃抓起”的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容,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重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需要遵循扎根中华大地的“四梁八柱”的结构框架,需要厘清重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应以“政策引领”“理论支撑”和“现实挑战”为动力基础,明晰“蒙以养正”“物以载道”“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形成目标引领、条件保障、过程支架、结果有效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助力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愿景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贺敬雯, 郑美佳, 刘雅萍
2024, (2): 45-55.
摘要(225) HTML (122) PDF(27)
摘要:
幼儿园教师专业愿景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合理清晰的专业愿景能够引领教师自主发展,为之提供不竭动力。本研究基于20位幼儿园教师的访谈记录,提炼其专业愿景的核心因素,构建幼儿园教师专业愿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机制模型。由机制模型可知:职业意识、职业理想与现实问题是激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愿景的重要条件,教研培训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愿景形成与发展的催化剂,积极的愿景实践和深入的专业反思是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愿景发展的力量源泉,组织环境支持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愿景和专业发展的外部保障。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愿景的积极构建与发展。
高等教育
埃及开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动因、经验及启示
秦琴
2024, (2): 56-66.
摘要(135) HTML (87) PDF(111)
摘要: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一种国际共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埃及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满足雇主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埃及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一项紧迫任务。近二十年来,埃及建立了从高校到专业乃至课程的多层面、综合性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国际合作与国内项目共同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该体系的优点在于相对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和与国际相接轨的质量认证标准及评估认证程序,问题则在于质量认证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以及由阿兹哈尔高等教育机构所引发的系统性障碍。
“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评价的实证研究
陈洁婷, 蔡文伯
2024, (2): 67-78.
摘要(229) HTML (77) PDF(31)
摘要:
“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评价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和争创世界一流高校的有效政策工具。结合当前阶段“双一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新理念,学科建设评价体系以“三螺旋”创新实践理论为理论框架,构建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四个维度。基于2020年我国122所“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的截面数据,运用聚类分析熵权法、因子分析、优劣解距离法和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得出122所高校学科建设评价总体水平及相应的排名。依照聚类分析和综合排名,将高校按照学科建设评价水平排名依次划分为“领跑型”“并跑型”和“跟跑型”三种类型,其占比分别为43.5%、42.6%、13.9%。本研究为“双一流”高校学科动态调整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积极构建高校、社会、政府和市场多元化绩效评价体系,拓宽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并共享的交叉研究领域,构建有利的学科发展生态环境,引导高校和学科争创世界一流。
比较教育
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审视:新自由主义下的效率与公平
陈衍, 柯雨婷
2024, (2): 79-90.
摘要(203) HTML (181) PDF(34)
摘要:
对于新加坡来说,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原则,而且是一种隐藏在其政治体制下与政府所秉持的实用主义相耦合的治理模式。这样的政治经济制度促使新加坡教育追求效率,采用竞争性的教育分流制度。同时,精英主义下的教育分流制度也利用新自由主义治理技术使其被普罗大众所接受、信任和遵循。新自由主义下竞争激烈的教育分流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提高了教育效率、释放了个人的自由与能力,因此被认为能够最大化社会效能;如果形成良性循环,社会将整体受益。但另一方面,如果把所有控制权抛给自由市场,则会导致教育不平等和社会分化。虽然新加坡一贯重视教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强调精英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近年来对分流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革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越来越重视分流制度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致力于将追求效率的精英教育与追求公平的包容性教育相结合,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同”“异”与共:日本异文化间教育的历史演进与现代特征
陈卓君
2024, (2): 91-99.
摘要(277) HTML (90) PDF(32)
摘要:
基于人类文化的差异性而形成的文化多元性一直是日本较为关注的教育问题。聚焦基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具有不同国家、民族、阶层和地区背景的儿童与青少年的教育,日本异文化间教育经历了“初具雏形”“规模化与体系化”以及“多元文化共生与扩散”三个不同阶段。进入21世纪后,异文化间教育开始着重强调与国际理解教育的区别,研究范围从身心成长扩大到文化交流,并探讨了在新冠疫情后“移动”现象的重要性,确立了异文化间教育的独特价值,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异文化间教育体系。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东南亚基础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马东影, 彭一涵
2024, (2): 100-112.
摘要(229) HTML (148) PDF(114)
摘要:
东南亚基础教育政策引领其基础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从16世纪殖民统治至今,东南亚基础教育政策历经强迫移植主导型政策阶段、国家干预主导型政策阶段以及改革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东南亚基础教育政策变迁深受政治环境、经济体制与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的影响。其各阶段的基础教育政策发展因初始成本、学习效应和协同效应呈现出路径依赖的特点。国际局势的倒逼与基础教育内生的改革诉求则是东南亚基础教育政策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