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6期

农村教育
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的现实需求与在地化培养策略
孙刚成, 汶莎莎
2020, (6): 2-10.
摘要(638) PDF(1628)
摘要:
乡村教师是乡村小学立校之本,但是,目前的乡村小学普遍存在优秀教师进不来且留不住的问题,致使乡村小学的发展陷入困境。在脱贫攻坚战即将收官和教育现代化亟待推进的背景下,基于对乡村小学优秀教师进不来、留不住的困境和乡村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不足且在地认同度低的客观现实分析,研究者认为,国家亟需鼓励具有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招生资格的高校,通过完善面向偏远贫困乡村地区定向培养免费小学全科教师的政策、培养方案和实践机制,强化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施教能力;通过分段在地培养,强化学生的在地认同意识;通过两次筛选,真正选拔出具有乡土情节和教育情怀的、能够下得去且留得住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从根本上推动乡村小学教育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家校合作的实践困境与突破——基于15位教师与10位家长的质性研究
贾勇宏, 张晓云
2020, (6): 11-17.
摘要(785) PDF(269)
摘要:
通过对15名农村教师与10位留守儿童家长的质性访谈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校合作在实践中存在着监护人参与程度低、合作方式简单低效、家校沟通不良等困境。导致上述困境的原因主要有时空隔离、家校合作主体的认识不足、家校合作主体的能力不足以及主体责任边界的模糊。突破农村留守儿童的家校合作困境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运用信息化手段缓解时空隔离问题,提高家校合作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和综合素养。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困境及其突破——基于有效学校理论框架的个案剖析
赵丹, 赵阔
2020, (6): 18-23.
摘要(597) PDF(53)
摘要:
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时期,提升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是弥补乡村教育短板、保障偏远乡村儿童接受优质教育的关键。有效学校理论为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问题提供了分析框架。基于该理论,研究从学校支持性输入、学校教育过程和教育输出结果三个维度剖析小规模学校质量困境,主要包括:生源多来自弱势群体、社区支持不足、教育资源短缺、校长领导力水平参差不齐、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较低、教学策略单一、学生成绩和自信心水平较低等。由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将教育质量隐性因素纳入评估体系,激活小规模学校特色优势、促进学校—社区合作和优质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
课程与教学
双线组元理念下创造性实施读写一体教学——以统编课本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
何向梅, 冯生尧, 钟展艳
2020, (6): 24-29.
摘要(523) PDF(133)
摘要:
统编语文教材第一次设置了习作主导、为写而读的习作单元。教师应该以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理念为指导原则,在对教材深入领会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实施。小学阶段第一次专门的习作单元始本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该案例中,不难发现,教师需要综合地运用各种理论和举措,例如任务驱动的阅读、写作和绘本教学等;需要全面系统地把握小学各年段的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以及它们的发展序列;需要把习作单元内部的六个部分视为一个连贯的整体来设计教学方案,达成读写一体的综合性目标。
大学生视域中的通识选修课程:基于隐喻的分析
高维, 武秀霞
2020, (6): 30-39.
摘要(421) PDF(13)
摘要:
为了解大学生视域中的通识选修课程,引导其创作通识选修课程像什么、通识选修课教师像什么和通识选修课学生像什么三个隐喻并给予解释,以揭示大学生对通识选修课程的认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作的隐喻具有认知性、多样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主要关注通识选修课程培养学生习得广博知识、拓展视野的功能,课程类型与内容的丰富性,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过程,学生的个性特点、需要和学习过程等;同时结果也反映出优质课程供应不足,一些教师专业素养薄弱,学生课程参与度不足等问题。
赵廷为与教学论的“科学化”
肖菊梅, 阎登科
2020, (6): 40-44,52.
摘要(506) PDF(25)
摘要:
五四运动后,受欧美教育科学化运动影响,赵廷为积极译介西方教学理论与方法,并把心理学和科学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验,在其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撰成一系列教学理论著作,使之成为近代教学论研究的重要理论性成果。赵廷为教学论研究促进了近代中国教学论“科学化”发展,加速了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分化”。
教育心理学
共情视角下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捐献意愿的影响
刘欣月, 郭静怡
2020, (6): 45-52.
摘要(438) PDF(102)
摘要:
为探究网络舆论是否会对不同共情能力大学生的捐献意愿产生影响,本研究随机抽取20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共情能力测查,筛选出高低共情能力被试共70名参与实验。被试首先阅读真实微博舆论事件,然后阅读针对该事件的积极或消极的评论,最后填写共情反应量表并报告自己的捐献意愿程度,结果表明: (1)不同类型的评论条件下,被试的捐献意愿存在显著差异,积极评论条件下的被试捐献意愿显著高于消极评论条件下的捐献意愿; (2)对高共情能力大学生而言,共情反应中的同情维度在网络舆论与捐献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共情水平越高,对网络评论的同情反应越强,捐献意愿也越强。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其教育启示
于高文, 房思灏, 罗品超
2020, (6): 53-63,71.
摘要(724) PDF(266)
摘要:
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随机抽取了广东省427名高校本科生,使用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测查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抑郁和焦虑情绪、应对方式。结果发现: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无论是总体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还是社会健康水平都低于广东省常模,焦虑和抑郁分数显著高于全国常模,性别、专业、年级、对疫情的认知和态度、应对方式等因素对心理健康影响明显。可见,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加强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比较教育
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
刘志文, 王爱文
2020, (6): 64-71.
摘要(423) PDF(17)
摘要:
为了迎接高等教育市场化和普及化的挑战,美国精英文理学院在坚守自由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在主动转型,积极发展工程技术教育,培养优秀的工程师和应用技术人才。精英文理学院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博雅教育与工程教育并重的办学理念,重视基于工程实践与专业认证的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注重学生学习体验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方法,构建跨学科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精英文理学院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经验对于我国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面向2040的日本高等教育现代化及其启示
黄静潇, 汤晓蒙
2020, (6): 72-77.
摘要(726) PDF(32)
摘要:
日本高等教育现代化模式属于典型的“后发外生型”。该模式在近代二元等级金字塔式高等教育体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经历了近代探索、战后改造、快速发展和改革完善四个阶段,具有不同于其他后发国家的独特性:其现代化进程由中央政府主导,体现出由被动改革到主动发展、西方化和日本化相结合的特征。面向2040年,日本高等教育将更加重视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化、大学与国家和地方的联系。探讨日本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演进特征及趋势,对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参考意义。
争鸣
学术委员会权力增加了吗——后“规程”时代高校学术委员会的权力配置
毛金德, 朱国利
2020, (6): 78-86.
摘要(355) PDF(18)
摘要:
自《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颁布实施以来,高校纷纷制定或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组织体系。本研究基于某研究型大学个案研究发现,随着学术委员会组织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学术委员会事务性决策权得到落实和扩大,但学术委员会制度性决策权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呈现出弱化趋势。学术委员会制度供给、政府简政放权和资源配置方式是影响学术委员会权力配置的主要因素。
评“民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丛书”
解魅时代神话,照亮沉默之海——《民国社会教育研究》书评
王霞
2020, (6): 87-96.
摘要(271) PDF(25)
摘要: